葬礼的忌讳要注意哪些

admin

葬礼的忌讳主要涉及传统习俗、行为举止、言语表达及现代文明规范等多个方面,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:

一、传统习俗中的核心忌讳

1. 停棺与下葬时间禁忌:老人去世后,遗体需停放12小时至72小时(俗称“大三天”“小三天”,年纪越大停放时间越长),避免“热死热埋”;下葬前需“暖炕”(墓穴内焚化暖炕钱),不可让墓穴受日光、月光直射;下葬时需“打伞遮阳”(用黑伞或席棚遮挡遗体/骨灰),防止魂飞魄散。

葬礼的忌讳要注意哪些

2. 禁忌人群回避:孕妇、产妇、生肖与逝者相冲(本命冲或六冲,如逝者属鼠,马年出生者需回避)者,需回避下葬及丧礼仪式,以免冲撞煞气。

3. 下葬行为禁忌:遗体/骨灰不可直接接触阳光;不可将泪水抛洒在棺材上(恐带走逝者灵魂);埋葬后回家途中禁止回头哭泣(恐死者灵魂跟随)、走新路(需沿原路返回,避免家中再有丧事)。

二、行为举止的忌讳

1. 衣着与仪态要求:需穿黑、蓝等深色素服,男士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,女士避免涂抹口红、戴鲜艳围巾及过多饰物;不可穿艳丽、怪异或暴露的服装(如大红大绿、超短裙),否则被视为对逝者及家属的不敬。

2. 举止与言语规范:保持肃穆,避免高谈阔论、嬉笑打闹或大声哭喊(过度哭嚎被认为不庄重);言行需谨慎,不可对逝者品头论足(如评价外貌、生平),以免引起家属伤心;碰掉祭品需及时向丧家道歉并恢复原样。

三、言语表达的禁忌

1. 忌用不吉词汇:避免使用“死”“惨”“完了”等直接关联死亡的词汇,可用“走了”“离开了”“安息”等委婉表达;慰问语需传递温暖,如“请节哀顺便”“保重身体”,而非“节哀顺变”(部分传统认为“顺变”有让逝者“顺从变化”之意,不够尊重)。

四、现代文明规范忌讳

1. 活动与环境影响:严禁借丧事开展非法宗教活动、表演或封建迷信活动(如请、烧纸扎);禁止在公共区域(小区、道路、公园)乱搭灵棚、沿街焚烧纸钱(需遵守禁燃规定,避免引发火灾或环境污染);提倡简化仪式(如缩短治丧时间、减少祭品数量), *** 大操大办、攀比排场(如高价寿衣、豪华墓地)。

2. 参与动机与身份要求:不可抱着凑热闹、看新鲜的心态参加葬礼(易引起家属悲伤);身体虚弱、久病未愈或有伤口未愈合者(需避免冲撞“煞气”),尽量不参加;若不得不去,可佩戴红内衣、五色线或文昌帝君锦囊(传统认为可避邪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