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支纪年由天干(10个)和地支(12个)组合而成,顺序固定、循环周期为60年(俗称“六十甲子”)。需先牢记两者的序号对应关系:
天干:甲(1)、乙(2)、丙(3)、丁(4)、戊(5)、己(6)、庚(7)、辛(8)、壬(9)、癸(10);
地支:子(1)、丑(2)、寅(3)、卯(4)、辰(5)、巳(6)、午(7)、未(8)、申(9)、酉(10)、戌(11)、亥(12)。
二、公元后农历干支纪年快速计算 ***
1. 核心公式(适用于19002100年)
天干序号 = (公元年尾数
3)÷ 10 的余数(余数为0时对应“癸”,即10);
地支序号 = (公元年尾数 + 5)÷ 12 的余数(余数为0时对应“亥”,即12)。
示例:计算2025年的农历干支
天干:2025尾数是5,(53)÷10余2 → 对应“乙”;
地支:(5+5)÷12余10 → 对应“巳”;
结果:2025年为乙巳年。
2. 通用公式(适用于所有公元后年份)
天干序号 = (公元年
3)÷ 10 的余数;
地支序号 = (公元年
3)÷ 12 的余数。
示例:计算1993年的农历干支
天干:(19933)÷10余0 → 对应“癸”;
地支:(19933)÷12余10 → 对应“酉”;
结果:1993年为癸酉年。
三、公元前农历干支纪年计算 ***
1. 天干计算
天干序号 = (公元前年 + 3)÷ 10 的余数(余数为0时对应“癸”,即10)。
2. 地支计算
地支序号 = (公元前年 + 3)÷ 12 的余数(余数为0时对应“亥”,即12)。
示例:计算公元前221年的农历干支
天干:(221+3)÷10余18→加10得8→加10得2 → 对应“乙”;
地支:(221+3)÷12余19→加12得7→加12得5 → 对应“辰”;
结果:公元前221年为乙辰年。
四、农历月份干支推算(以正月为例)
农历月份的干支以节气(而非农历初一)为界,正月(寅月)的天干由当年天干决定,遵循“五虎遁”口诀:
甲己之年丙作首(甲/己年正月为丙寅);
乙庚之岁戊为头(乙/庚年正月为戊寅);
丙辛之年庚寅上(丙/辛年正月为庚寅);
丁壬壬寅顺行流(丁/壬年正月为壬寅);
戊癸之年甲寅求(戊/癸年正月为甲寅)。
示例:2025年(乙巳年),根据“乙庚之岁戊为头”,正月为戊寅月。
五、常用农历干支查询表(部分年份)
公历年份 | 农历干支 | 公历年份 | 农历干支
1984 | 甲子年 | 1993 | 癸酉年
1985 | 乙丑年 | 1994 | 甲戌年
1986 | 丙寅年 | 1995 | 乙亥年
1987 | 丁卯年 | 1996 | 丙子年
1988 | 戊辰年 | 1997 | 丁丑年
1989 | 己巳年 | 1998 | 戊寅年
1990 | 庚午年 | 1999 | 己卯年
1991 | 辛未年 | 2000 | 庚辰年
1992 | 壬申年 | 2001 | 辛巳年
2002 | 壬午年 | 2003 | 癸未年
2004 | 甲申年 | 2005 | 乙酉年
2006 | 丙戌年 | 2007 | 丁亥年
2008 | 戊子年 | 2009 | 己丑年
2010 | 庚寅年 | 2011 | 辛卯年
2012 | 壬辰年 | 2013 | 癸巳年
2014 | 甲午年 | 2015 | 乙未年
2016 | 丙申年 | 2017 | 丁酉年
2018 | 戊戌年 | 2019 | 己亥年
2020 | 庚子年 | 2021 | 辛丑年
2022 | 壬寅年 | 2023 | 癸卯年
2024 | 甲辰年 | 2025 | 乙巳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