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作为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民间素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承载着对团圆、安康的重视,也因此衍生出诸多忌讳与讲究,核心围绕“避邪、养阳、祈福”展开。
一、主要忌讳
1. 忌远行晚归:民间有“冬至忌远行,黄昏忌不归”的说法。冬至日黑夜最长、天气最冷,古代交通不便,远行易遇风雪、迷路或延误归期;且冬至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日子,晚归会让家人担心,不符合“团圆”的节日氛围。
2. 忌说不吉利的话:冬至被视为“大吉之日”,如同过年,忌讳说丧气、吵架或不吉利的话(如“死”“穷”“倒霉”等)。人们认为这一天说的话会影响全年运势,需多讲吉祥话(如“冬至快乐”“团圆美满”),以祈求来年顺遂。
3. 忌夫妻同房:古人认为冬至是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”的转折点,人体阳气虚弱,夫妻同房会损耗阳气,影响身体健康;也有说法认为此举会“断火种”,对未来子女运势不利。
4. 忌做大事:民间讲究“冬至大事勿用”,避免婚丧嫁娶、搬家动土、开业等重要活动。一是冬至处于“数九”寒天开端,天气恶劣不适合大规模活动;二是传统认为这一天“阴气重”,办大事易有不顺。
5. 忌熬夜:冬至日黑夜最长,阳气开始萌生,需顺应自然规律早睡,以养藏体内阳气。熬夜会耗损阳气,导致身体虚弱,不符合“养阳”的冬季养生原则。
6. 忌回娘家(部分地区):传统观念中,冬至类似“新年”,嫁出去的姑娘需在婆家团圆,回娘家会被视为“不吉利”,甚至有“对公公不利”的说法。这一忌讳主要流行于部分农村地区。
7. 忌捡路边钱:冬至日人们会摆放祭品、焚烧纸钱祭祀祖先,路边的钱被认为是祭祀用的,捡拾会冒犯神灵,带来不好的运气。
8. 忌串门(部分地区):俗语说“冬至路过人家门,轻抬脚步别惊人”,冬至日别人都在家团圆,串门会打扰他人,也不符合“安静过节”的传统。
二、推荐做的事
1. 吃饺子/汤圆:北方吃饺子(寓意“驱寒保暖”,源于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的传说)、南方吃汤圆(寓意“团圆美满”,象征家庭和睦),是冬至更具代表性的习俗,体现了对家人的关爱。
2. 祭祖扫墓:冬至是传统祭祖节日,人们会准备三牲、饭菜、酒茶等供品,前往祖先墓地或祠堂祭拜,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感恩,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。
3. 晒太阳:冬至日是一年中阳气萌生的初期,太阳温和而不燥热,晒太阳可促进血液循环、补充阳气,尤其适合老人、孩子,能增强免疫力。
4. 做九九消寒图:冬至是“数九”的之一天,人们会绘制“九九消寒图”(如文字消寒图“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”、梅花消寒图),每天涂一笔或一瓣,记录冬季进程,寓意“熬过寒冬,迎来春暖花开”。
5. 早睡养阳:顺应“冬至一阳生”的规律,早睡晚起(建议22点前入睡,7点后起床)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,以养护体内微弱的阳气,为来年春天储备能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