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有什么习俗

admin

正月十五是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农历新年之一个月圆之夜(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故得名“元宵节”)。它不仅是春节年俗的压轴大戏,也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及海外华人的重要传统节日,承载着团圆、祈福的文化内涵。

主要习俗

1. 赏花灯

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有什么习俗

赏花灯是元宵节的核心习俗,源于汉代“燃灯祈福”的古俗,唐宋时期发展为全民性狂欢。隋炀帝时,洛阳端门外绵亘八里的戏场张灯结彩,表演者达三万人;唐代长安灯市规模宏大,唐玄宗命人 *** 高达150尺的巨型灯楼,金光璀璨;宋代灯会延长至五夜,灯饰花样更多;明代更是延续十天,成为历史上最长的灯节。如今,各地仍保留着大型灯会的传统,如北京的颐和园灯会、南京的秦淮灯会等。

2. 吃元宵(汤圆)

元宵(北方称“元宵”,南方称“汤圆”)是节日的标志性食物,由糯米制成,或实心、或带馅(豆沙、白糖、山楂等),食用时可煮、煎、蒸、炸。其名称与“团圆”谐音,象征全家团团圆圆、和睦幸福,也寄托了对离别亲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。

3. 猜灯谜

猜灯谜又称“打灯谜”,始于南宋,是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的文字游戏。谜语内容涵盖天文、地理、诗词、经典史籍等,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,深受各阶层喜爱。例如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(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)中的意境,常被融入灯谜之中。

4. 传统民俗表演

不少地方的元宵节增加了耍龙灯、耍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表演。耍龙灯起源于上古祭祀龙神的仪式,寓意风调雨顺;耍狮子通过“采青”“滚球”等动作展现狮子的威猛;踩高跷则是将表演者固定在高跷上,进行舞剑、劈叉等动作,惊险 *** 。

5. 其他习俗

部分地区还有“走百病”(又称“烤百病”“散百病”,多为妇女结伴走墙边、过桥,驱病除灾)、“拉兔子灯”(儿童提着兔子形状的灯笼游玩,象征吉祥)等习俗,体现了人们对健康、平安的祈愿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