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具代表性的“送穷日”,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仪式送走象征贫穷困苦的“穷鬼”(又称“穷神”“穷子”),寄托了民众辞旧迎新、摆脱过往晦气、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。民间相传,“穷鬼”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,身材羸弱、喜穿破衣烂衫(即使送新衣也会扯破或烧洞)、喝稀饭,正月晦日去世后成为“穷鬼”,若进入家中会导致破财、不顺。初六当天需彻底清理家中积攒的垃圾(视为“穷鬼”的载体),通过焚烧、丢弃等方式将其“送走”,寓意切断与贫穷的联系,开启新一年的富足顺遂。
正月初六的其他主要习俗
挹肥(大扫除):初六又称“马日”,古时正月至初五不能打扫,粪便累积,故初六需进行彻底的大扫除,重点清理厕所(古称“挹肥”)。这一习俗不仅是为了清洁,更象征“除旧布新”,将旧年的晦气、污秽一并扫除,为新年的好运腾出空间。
开市大吉:对于商家而言,初六是新年开市的重要日子。开业前需放鞭炮、贴“开市大吉,万事亨通”的大红对联,部分商家还会摆满年桔(取“吉”谐音)、大橘子(象征“大吉”),寓意生意红红火火。旧时老板和店员会猛摇算盘、敲打秤盘,让店内响声一片,取“响响当当,大吉大利”之意。
外出游玩(三六九,朝外走):民间有“三六九,朝外走”的传统,初六这天适合去公园、广场、商城等人多的地方游玩。游玩时需将行程设计成圆形(象征团圆美满),寓意“圈住”幸福、吉祥,同时也有“行大运”“求财到手”的美好期待。
吃特色食物:部分地区有初六吃特定食物的习俗,如“驴打滚”(豆面糕,寓意“不好的运气都滚掉,吉祥如意都滚来”)、煎饼(根据顺口溜“初一饺子初二面,初三合子往家转,初四烙饼炒鸡蛋,初五初六捏面团”,捏面团做煎饼也是“送穷”的象征),通过食物传递对新年的美好祝愿。
抢财神:初六当天,有12岁男孩扮成“刘海”(民间传说“刘海戏金蟾,步步钓金钱”)上街,背后背着5个用纸剪成的小人(象征“穷鬼”)。谁抢到这些小人,就意味着“抢到财神”,新的一年会发达;被抢者则相当于“扔掉穷鬼”,同样寓意吉祥。这一习俗充满趣味,也体现了民众对财富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