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器材选择:
相机:优先选择全画幅微单/单反(如尼康Z8、Z6III或佳能EOS R5、5D Mark IV),高感性能出色(ISO 640010000仍能保持低噪点),能更好地捕捉流星的微弱光线。
镜头:大光圈广角镜头是核心(如尼克尔Z 1424mm f/2.8 S、适马14mm f/1.8),焦段1424mm为宜(覆盖更广天空),光圈f/2.8及以上(保证进光量,让流星更明亮)。
辅助设备:稳固的三脚架(建议碳纤维材质,轻便且抗风)、可编程快门线(避免按快门时的震动,支持间隔拍摄)、备用电池(长时间拍摄耗电极快,建议带2块以上)、大容量存储卡(128G及以上,RAW格式单张照片较大)。
2. 拍摄时间:
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期通常在8月中旬(如2025年为8月13日凌晨),但前后几天(8月1015日)也是不错的拍摄时机,ZHR(每小时天顶流量)仍可达50颗左右。
避开月光干扰:若极大期遇满月(如2025年8月12日为亏凸月),建议选择午夜12点至黎明前(月亮落下后),此时天空黑暗,流星更易捕捉。
3. 拍摄地点:
远离光污染:选择郊区、山顶或乡村(光污染等级≤3级,参考“光污染地图”APP),避免城市灯光掩盖流星。
开阔无遮挡:确保视野覆盖至少半个天空(英仙座辐射点位于东北方,但流星会向四周发散),避免高楼、树木遮挡。
安全便利:选择熟悉、交通便利的地点(如郊野公园、山顶露营地),避免单独前往偏僻区域;提前到达,适应黑暗环境(约30分钟)。
二、相机参数设置技巧
1. 基础模式:
切换至M档(手动模式),手动控制快门、光圈、ISO(环境过暗,Av/A档、Tv/S档无法准确测光)。
关闭机身/镜头防抖(三脚架已稳定,防抖会降低画质)。
设置RAW格式(保留更多细节,方便后期降噪、调整白平衡);若需快速预览,可同时设置JPG格式(小尺寸)。
关闭机内降噪(长时间曝光降噪会延长拍摄时间,影响连拍效率;后期可手动降噪)。
2. 核心参数:
光圈:调至更大光圈(如f/1.8f/2.8),增加进光量,让流星更明亮。
快门速度:1020秒(流星划过时间仅12秒,短曝光能保留流星的明亮轨迹;若超过20秒,背景星点会拖尾,影响流星辨识度)。
ISO:640012800(高ISO能提高画面亮度,但过高会导致噪点增多;可根据环境调整,如光污染小的地方用6400,光污染大的地方用12800)。
对焦:手动对焦至无穷远(MF档),拧动对焦环至星点最小(可通过实时取景放大10倍检查);若前景较近(如树木、山脉),需分别对焦前景(手动调至清晰)和星空(无穷远),后期做景深合并。
3. 其他设置:
将色温设置为4000K左右(相机屏幕显示更舒服,后期可调整)。
调低显示屏亮度(避免过亮误判曝光,拍摄时觉得合适,后期可能曝光不足)。
三、构图与拍摄技巧
1. 构图 *** :
前景+天空:加入地景(如山脉、树木、湖泊、建筑),占画面1/3左右,增加画面层次感(如用远处的山脉作为前景,搭配星空与流星)。
辐射点方向:将辐射点(英仙座所在位置)置于画面三分之一处(黄金分割点),流星会从辐射点向四周发散,符合视觉习惯(可通过天文APP如Stellarium定位辐射点)。
纯天空:若追求简洁,可选择无前景的纯天空构图,重点捕捉流星轨迹(适合拍摄流星雨的“爆发”场景)。
2. 拍摄 *** :
固定拍摄(连拍):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,设置间隔1秒(避免连续拍摄占用过多内存),连续拍摄数小时(如23小时)。这种 *** 能捕捉到多颗流星,后期通过叠加(如Photoshop的“堆栈模式平均值”)增强流星的可见度。
跟踪拍摄(赤道仪):使用赤道仪抵消地球自转,延长曝光时间(如30分钟以上),降低ISO(如1600),减少噪点。适合拍摄星轨+流星的组合(需提前预判地景与辐射点的位置,避免辐射点移出画面)。
四、后期处理技巧
1. 筛选照片:从连拍的照片中筛选出有流星的单张(可通过预览快速查看,流星通常呈白色或彩色的线条)。
2. 降噪处理:
机内降噪:若拍摄时未关闭,可通过ACR/LR的“细节”面板调整“明度噪点”(建议≤20),保留细节的同时减少噪点。
插件降噪:使用Nik Dfine、Topaz Denoise等插件,快速降低彩色噪点(如绿色、红色杂点)和明度噪点。
堆栈降噪:将多张(46张)相同机位、无流星的照片导入PS,通过“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”,选择“智能对象平均值”,能有效去除随机噪点(对天空和地面分别堆栈,效果更佳)。
3. 叠加流星:
选择一张有流星且前景合适的照片作为底图。
将其他有流星的照片复制到底图上,调整透明度至50%(便于对齐),通过旋转、位移工具将流星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至辐射点(确保流星方向正确)。
将透明度调回100%,用蒙版抠出流星(擦掉流星外的部分),调整流星的对比度、曲线(增加亮度与反差),使其更突出。
4. 前景处理:
若前景过暗,可使用手电筒/车灯在曝光结束前12秒补光(照亮前景,增加层次感)。
若前景有瑕疵(如电线、垃圾),可通过PS的“修复画笔”“克隆图章”工具去除。
5. 色彩调整:
调整白平衡(如钨丝灯模式,还原星空的真实颜色),保留流星的绿色尾迹(英仙座流星体的主要成分是镁,燃烧时会发出绿色光)。
增加对比度、饱和度(适度,避免过度调整导致画面失真),让星空更通透,流星更明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