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什么时候开始流行

admin

中秋节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“秋夕祭月”习俗,但真正作为固定节日并开始流行,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:

1. 萌芽与早期形态:上古至汉代

中秋节的核心元素“祭月”源于上古天象崇拜,古人将月亮视为大地的象征,八月十五正值秋季中期(“仲秋”),是收获的季节,因此举行“秋祀”祭月,感恩大地恩赐。《周礼》中已有“中秋夜迎寒”“秋分夕月(拜月)”的记载,这是“中秋”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。汉代时,中秋或立秋之日有敬老、赐饼的习俗,“中秋”一词进一步普及,但此时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固定节日,仅在部分地区有零散的节俗活动。

中秋节什么时候开始流行

2. 正式定型为节日:唐代初年

唐代是中秋节从民俗转变为官方节日的关键节点。《唐书·太宗记》明确记载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,标志着中秋成为国家认可的固定节日。此时中秋风俗在北方地区广泛流行,长安一带“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”,文人墨客以咏月为题材创作大量诗篇(如李白的《静夜思》、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),并将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、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与中秋结合,赋予节日浪漫主义色彩,玩月之风大兴。

3. 盛行与普及:宋代以后

北宋时期,中秋节进一步普及为全民性节日,朝廷将八月十五正式定为中秋节,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“中秋夜,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,丝竹箫管并作,里巷儿童通宵玩耍,夜市骈阗至于通晓”,可见当时节日氛围之浓烈。南宋时,月饼成为节令食品(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),馈赠月饼、阖家团圆的习俗逐渐普及,中秋的“团圆”内涵更加突出。明清时期,中秋成为与元旦齐名的主要节日,世俗情趣更浓,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舞草龙、砌宝塔等习俗传承至今。

综上,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唐代初年的官方认定,宋代以后逐渐普及并成为全民性节日,明清时期达到鼎盛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