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夏至是不是固定的时间 夏至三庚入伏怎么推算

admin
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。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,且自转轴存在倾斜,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并不均匀。根据天文计算,夏至当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(北回归线,约北纬23°26′),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。例如,2025年夏至为6月21日,而2024年为6月21日,2026年则为6月22日,日期会在6月21日至22日之间小幅波动。

“夏至三庚入伏”的推算逻辑与步骤

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是我国传统的三伏天起始计算规则,核心是通过干支纪日法中的“庚日”与“夏至”“立秋”两个节气结合,确定三伏天的起止时间。具体步骤如下:

每年夏至是不是固定的时间 夏至三庚入伏怎么推算

1. 关键概念:庚日与干支纪日法

“庚日”是指天干地支纪日中带有“庚”字的日子(天干顺序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。“庚日”每10天循环一次(如庚午日之后10天为庚辰日,再10天为庚寅日),这是推算入伏时间的基础周期。

2. 初伏:夏至后第三个庚日

初伏的起始时间为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,持续10天。例如,若某年夏至日为6月21日,之后的庚日依次为6月30日(之一个庚日)、7月10日(第二个庚日)、7月20日(第三个庚日),则7月20日为初伏之一天,至7月29日结束。

3. 中伏:夏至后第四个庚日,时长浮动

中伏的起始时间为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,但时长取决于夏至到立秋之间的庚日数量:

若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,中伏持续10天;

若有5个庚日,中伏持续20天(因为要保证“秋后有一伏”,即末伏在立秋之后)。

例如,2025年夏至为6月21日,立秋为8月7日,期间的庚日为6月30日、7月10日、7月20日、7月30日(共4个),因此中伏从7月30日开始,至8月8日结束,持续10天。

4. 末伏:立秋后之一个庚日

末伏的起始时间为立秋节气后的之一个庚日,持续10天。末伏标志着三伏天的结束,无论中伏是10天还是20天,末伏都会在立秋后的之一个庚日准时开启。例如,2025年立秋为8月7日,之后的之一个庚日为8月9日,因此末伏从8月9日开始,至8月18日结束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即可准确推算出当年三伏天的起止时间。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夏至、立秋的日期每年略有变动,且庚日的循环周期固定,三伏天的具体时间每年都会有所不同,但整体遵循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的核心规则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