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风聚气:观察周边风势,避免强风直灌或长期无风的环境,做到“有风不猛、气流柔和”。
避开风险地形:不要选在崖下、山谷溪流出口、冲沟扇形地等位置,防范山洪、滑坡、泥石流等隐患。
远离噪声与污染:尽量避开闹市区、高架/临主干道的持续噪声、尾气与灯光干扰,临海项目要关注防潮与风暴潮安全。
采光与通风:优选日照充足、通风顺畅的地块,避免长期阴暗潮湿的空间。
二、格局与动线
前后门通达:确保有前门与后门,形成“纳气—“排浊”的动线,有利于空气更新与空间流动感。
形体方正:优先选择方正、比例协调的户型与立面,避免奇形怪状与明显凹凸,利于采光、通风与结构受力。
尺度匹配:大门与住宅体量要相称,避免“宅小门大”造成失衡感与使用不便。
避免“骑楼”:不建议选择住宅下方为商铺的“骑楼”形态,居住舒适性与私密性往往受影响。
三、朝向与采光
东方开窗纳气:在条件允许时设置东向窗,可获更早的日照与清新空气,传统亦称“紫气东来”。
坐向与功能:结合地块与周边遮挡,优先保证客厅与主卧的日照与景观面,避免长进深导致中间暗区。
四、院落与景观
窗前不贴大树:窗前树距建议≥2米,避免阴湿、蚊虫与根系干扰,同时兼顾采光与安全。
水景有度:庭院水景宜小而可控,注意防蚊、防滑、防渗漏,并做好夜间照明与围护。
色彩与氛围:避免大面积白墙蓝瓦等偏“冷丧”色调,住宅宜温暖、稳重、自然的配色体系。
五、常见误区与纠偏
“西北/正南/西南缺角”并非一票否决:户型略有凹凸在所难免,关键看是否影响核心功能空间(如客厅、主卧)与结构受力;确需优化时,可通过户型微调、家具布置与软装进行功能补救。
“正北凹入”不必过度恐慌:更应关注采光、保温与通风是否达标,必要时以采暖、照明与动线优化提升舒适度。
“西面缺角”与“开窗朝东”:西晒可通过遮阳、LowE玻璃、绿化缓解;东向窗有利于清晨采光,但需配合遮阳与保温避免夏季过热。
“闹市区不宜”要分情况:核心区位配套完善,若隔音、通风与绿化到位,亦可获得良好居住体验。
“商店上方住宅”:重点核查结构荷载、振动、噪声、油烟与消防等规范符合性,满足规范与品质要求即可。
“尖角冲射、全玻璃幕墙”:更多属于光污染、隐私与能耗问题,可通过百叶、遮阳、绿化隔离与低反射玻璃等技术手段化解。
“正北开门不吉”:并无统一定论,更应综合朝向、道路关系、噪声源与室内功能综合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