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的与意义:在订婚前后,男方先行祭祖,上香告慰列祖列宗,禀告即将成婚/订婚之喜,祈求保佑姻缘美满、家宅平安,体现对家族与传统的尊重。
时间与地点:多在男方家中正厅/神位前进行,亦可在出发往女方家前简仪告祖;部分地区在女方家亦会行祭祖礼。
基本流程:净手整衣→上香(常见为一至三炷)→行三鞠躬/叩首→宣读告祖词(可简明表达订婚喜讯与祈愿)→焚金纸、敬茶酒→礼成。
参与与礼数:由男方主祭(多为其父或长辈),媒人与准新人随礼;供品常见有水果、糕饼、茶酒等,讲究者备“香、烛、炮”三件。部分地区由舅父点烛燃香,礼成后给“点烛礼”。
注意事项:插香“一次插定,忌重插”(寓意不犯重婚);供品以双数为吉;各地细节不同,宜入乡随俗并与女方家沟通。
二、纳采的意义与做法
概念与源流:纳采为传统“六礼”之首,出自《仪礼·士昏礼》“昏礼,下达纳采。用雁”,意为男方遣媒妁向女方正式提亲并致“采择之礼”。古礼用雁象征信义与和合,后世礼品与仪式因地因时而异。
举行时点:多在祭祖之后、正式送聘(过大礼)之前;今多与订婚当日合并举行。
参与人员与文书:传统由媒人致意,男家呈聘书(今多以礼帖、喜帖代之),女家回帖以示允诺;现代亦常以订婚书/同意书记录双方合意。
礼物与象征:古礼用雁;后世礼品因地而异,常见有礼饼、四色糖、酒、香烛、礼金等,重在表达礼敬与成婚之信。部分地区将纳采与后续纳征/纳币合并简化。
当代实践:多由男方携礼上门,鸣炮相迎,媒人引见并点交聘礼清单,女家回礼致意,完成订婚之礼的关键一环。
三、流程速览与要点对照
环节 | 时间与位置 | 主要人物 | 核心动作 | 象征与要点
祭祖 | 男方家先行,或至女方家后再行 | 男方主祭、媒人、准新人 | 上香、告祖词、焚金纸、献茶酒 | 告慰祖先、祈佑姻缘;讲求一次插定、忌重插
纳采 | 祭祖后、送聘前(今多同日) | 媒人、男方使者、女方家长 | 媒人致意、呈聘书/礼帖与礼品 | 六礼之首,象征正式提亲与合礼成意
共同要点:人数与礼车取双数寓“好事成双”;礼品与礼金多用红纸包装;各地细节(如是否鸣炮、是否当场点交清单)依当地礼俗与双方协商执行。
四、常见变体与法律提示
地域差异举例:
有的地区在女方家由母舅点烛燃香,礼成后给“点烛礼”;
亦有将纳采与纳征合并举行,或以水果篮、饼干篮、酒等现代礼品代雁;
现代流程常将祭祖—纳采—奉甜茶—戴戒指—回礼—订婚宴串联进行,重在礼意与家庭融合。
法律提示(简):在我国现行法下,订婚并非结婚的必备程序,不具强制履行效力;如因解除婚约发生彩礼返还纠纷,司法实践通常支持在未登记、登记未共同生活或婚前给付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下的酌情返还。建议涉及财物往来时保留书面凭证并事先书面约定用途与归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