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婚送日子(又称“请期”“送好”“通日”等) 是中国传统婚俗中“六礼”的第五礼,核心是男家择定结婚吉期后,与女家协商确认,以红笺(或现代喜帖)书面告知,并附上聘礼的仪式。其讲究贯穿“择吉”“协商”“礼数”三大维度,具体如下:
一、择吉:生辰八字与黄道吉日的双重考量
择吉是“送日子”的核心,需兼顾男女双方生辰八字与黄道吉日的匹配,避免冲克。
1. 基础步骤:讨取女方八字
男家需先通过媒人向女家讨取新娘的属相、生辰八字(如“坤命×相×月×日×时生人”),作为择日的关键依据。
2. 生肖适配:避开相克组合
传统有“白马怕青牛,羊鼠一旦休。蛇虎如刀错,龙兔泪相流。金鸡怕玉犬,猪猴不到头”的生肖相克口诀,若双方属相相克,需重新调整婚期。
3. 行嫁月选择:依生肖定“利月”
根据双方属相确定“行嫁月”(即适合结婚的月份),口诀如“正七迎鸡兔,二八虎与猴,三九蛇共猪,四十龙和狗,牛羊五十一,鼠马六十二”。例如,属鸡、兔的新娘可选正月或七月,属虎、猴的新娘可选二月或八月。
4. 吉日筛选:避开凶日与经期
选定行嫁月后,需避开“阴将日”(伤妇)、“阳将日”(伤夫)、“阴阳俱将日”(夫妇俱伤),优先选择“不将日”(黄道吉日)。需避开女方生理期,传统认为“红马上床,家破人亡”,若新娘进门后怀孕未行经,需避免结婚。
二、协商:女家为主,兼顾双方意愿
“送日子”并非单向通知,而是双方协商的过程,需尊重女家的意见:
1. 提供选项:上半月与下半月各选一日
男家通常会准备两个吉日(上半月、下半月各一个),供女家选择。此举既体现诚意,也为女家避开经期或其他不便留有余地。
2. 女家确认:以女家意见为主
女家收到吉日后,会结合自身情况(如新娘经期、家庭安排)确认最终日期。若女家对吉日有异议,男家需重新调整,直至双方达成一致。
三、礼数:书面告知与聘礼的讲究
“送日子”需以正式书面形式(红笺或喜帖)告知女家,并附上相应聘礼,体现对女家的尊重:
1. 书面礼书:明确婚期与注意事项
喜帖需用红纸书写,内容包括行嫁月、吉日良辰、喜神方位、迎送亲属忌讳(如“辰子申忌蛇鸡牛”)等。部分地区还会在喜书中注明“天地氤氲,咸恒庆会,金玉满堂,长命富贵”等吉祥语。
2. 聘礼:实用与吉祥兼顾
送日子时需附带聘礼,通常包括衣物首饰(如红衫、蓝袄面、戒指、坠子)、柏枝(寓“长命百岁”)、喜饼(分赠亲朋,告知婚期)等。部分地区有特殊要求,如莱阳送大烧饼、日照送鞋帽(称“丈人帽”)。
四、流程:传统仪式的三步走
“送日子”的流程因地域略有差异,但核心为“要好—看好—送好”:
1. 要好:讨取女方八字
由媒人到女家讨取新娘生辰八字,带回男家。
2. 看好:择定吉日与方位
男家请算命先生根据女方八字,择定行嫁月、吉日及迎亲、送亲的属相忌讳,同时确定喜神方位、坐帐方向等细节。
3. 送好:送达喜书与聘礼
将写有吉日的喜书用红包袱包裹(上插柏枝),由媒人带至女家,同时送上聘礼。女家收下后,需回赠寿桃或礼饼,表示认可。
五、地域差异:不同地方的特色做法
“送日子”的具体细节因地域文化略有不同:
山东平度:将“送媒柬”(交换庚帖)与“送日子”结合,柬帖需用红纸写明求婚之意及双方生辰八字,交换时需带针线(寓“千里姻缘一线牵”)、银饰等聘礼。
湖北鄂州:若未请先生看日子,需选农历双数日子(如6、8、10),寓意“成双成对”;送日子时需带鱼肉、、白酒等礼物。
山东荣成:送日子前需“验家”(女方到男方家考察),男方需打扫房屋、展示值钱物品,以显示富有;送日子时需带“迎娶贴”,写明上下轿方向、开脸时辰等。
以上讲究均围绕“顺利成婚”的核心,既体现了对传统礼制的遵循,也融入了对新人幸福的美好祝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