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“我们的节日·七夕”系列主题活动
泉州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广泛开展以“非遗七夕”“家承雅韵”“共话家风”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,涵盖故事分享、手工体验、非遗表演、民俗传承等内容。例如:
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浮山村主场活动(8月29日):以“非遗七夕 情系岁月”为主题,有八旬长者与少年传承人同台演奏南音、亲子 *** 巧果、讲述七夕传说等环节,融合传统与现代。
鲤城区常泰街道专场(8月27日):“鲤”趣七夕·家承雅韵活动,孩子们分享七夕知识,亲子家庭一起做糖粿、诵诗词、听讲古,传承“七娘妈生”传统。
丰泽区少林社区专场(8月27日):“老少同乐品非遗 巧手传情度七夕”活动,居民与孩子一起体验非遗剪纸与乞巧丸 *** ,感受传统技艺魅力。
2. 闽南特色民俗体验
泉州七夕保留了许多传统民俗,如“七娘妈生”的祭祀仪式、“做十六岁”的成年礼、“乞巧”活动等,部分地区还有畲族风情体验。
“七娘妈生”:泉州民间将“牛郎织女”“董永与七仙女”传说结合,七夕当天挂“七娘妈灯”(长圆形灯笼,画有七仙女画像)、敬祀“七娘妈”(供品包括糖粿、妆料、剪刀等七份),焚烧“七娘妈轿”“七娘妈亭”祈福。
“做十六岁”:孩子16岁时,七夕当天举行“洗契”仪式(脱离“契母”关系),需供奉胭脂、香粉、炒糖豆等,象征成年。
畲族风情:南安市码头镇铺前畲族村(8月29日),有畲族竹竿舞、咸茶、传统服饰体验,以及“山盟海誓·爱在南安”集体颁证仪式,融入畲族“女尊男卑”的传统婚俗。
3. 青年联谊与婚俗新风活动
针对青年群体,泉州举办了交友联谊、公益集体婚礼、婚俗改革等活动,倡导健康文明的婚恋观。
青年交友:团市委举办“牵手团缘·青春偕进”福建省青年七夕主题示范活动(8月29日,蟳埔渔人码头),500余名青年参与,设有“城市”(解答人才、住房、就业等问题)、“泉州市青年交友公益地图”(整合38个交友空间)、八大主题游戏区(“魔”力无限、魅力有“方”等),结合移风易俗倡议。
公益集体婚礼:永春县北溪文苑(8月29日):“缘定桃源 俭约传情”活动,10对新人身着传统婚服,举行集体颁证、签署婚书、行拜堂礼、饮合卺酒等仪式,6对金婚夫妇分享婚姻智慧,倡导“俭约传情”。
婚俗改革:晋江市婚姻登记中心(8月29日):“山盟海誓 晋情永恒”活动,包含“剪喜传情·爱满晋江”剪纸工作坊(剪闽南吉祥“喜花”)、“喜探闽盒·缘藏吉趣”婚俗知识问答、“敬茶有囍·闽韵传情”新娘茶文化体验、集体颁证等,融合非遗与现代仪式。
4. 文化艺术与文旅融合活动
泉州将七夕文化与非遗、戏曲、音乐、文旅结合,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。
非遗与戏曲:洛江区俞大猷公园专场(8月29日):有闽南战鼓、梨园戏《陈三五娘》、南音演奏等演出,同时设置漆扇、艾草锤等非遗 *** 体验,让观众穿越时空感受传统文化。
音乐与文旅:安溪县金谷溪岸(8月29日):“七夕·鹊桥相会”实景演出,以天然溪岸为舞台,融合高甲戏《白蛇传·游湖》、情景剧《唐伯虎点秋香》、闽南语歌曲等,搭配烟花、鹊桥灯光,打造浪漫场景;泉州开发区(8月29日):“七夕音缘”夏日美食音乐嘉年华,有本地乐队演出、“七夕限定美食套餐”(崇宏烟火夜市),同时开展乞巧手作、集体穿针赛巧等民俗体验。
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泉州七夕的非遗文化(如南音、剪纸、妆糕人),还融入了现代元素(如青年联谊、公益婚礼、音乐嘉年华),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,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、文化与生活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