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有什么活动

admin

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期对月亮的崇拜,是“秋夕祭月”习俗的演变。早在《周礼》中就有“中秋夜迎寒”“秋分夕月(拜月)”的记载,古人将月亮视为神灵,通过祭月祈求丰收与平安。汉代时,中秋或立秋之日有敬老、赐饼的习俗,“雄粗饼”被视为早期月饼的雏形。唐代,中秋逐渐成为固定节日,文人墨客将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融入节日,玩月之风盛行。宋代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,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“中秋夜,贵家结饰台榭,民间争占酒楼玩月”,此时月饼已成为节令食品,象征团圆。明清时期,中秋习俗更趋世俗化,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等传统固定下来,成为全民性节日。如今,中秋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,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8年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

二、中秋节的风俗与常见活动

1. 祭月/拜月

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有什么活动

古代帝王有“春天祭日、秋天祭月”的社制,民间也有中秋祭月之风。传统仪式中,人们会在庭院设香案,摆放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备的,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祈求福佑、团圆。如今,祭月逐渐演变为赏月、颂月的轻松活动,但仍保留着对月神的敬畏之心。

2. 赏月

中秋夜,月亮最圆最亮,人们会阖家围坐,或在户外赏月,感受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的意境。古代文人常以月为题吟诗作对,如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、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成为千古名句。现代人则更注重团圆氛围,通过赏月传递对亲人的思念。

3. 吃月饼

月饼是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,象征“团圆”。早期月饼是祭月的供品,后来逐渐成为亲友互赠的礼物。传统月饼有广式、苏式、京式等口味,如广式莲蓉、苏式鲜肉、京式五仁。如今,月饼的种类更加丰富,有冰皮月饼、流心奶黄等新式口味,但仍保留着圆形的外观,寓意家庭美满。

4. 玩花灯

中秋玩花灯是传统习俗之一,主要在家庭、儿童之间进行。常见的花灯有柚子灯、南瓜灯、桔子灯(将瓜果掏空,刻简单图案,内点蜡烛)、兔子灯(用竹纸扎成兔形,外糊彩纸)。部分地区还有大型灯会,如上海豫园的月亮灯组、北京园博园的“京彩灯会”,通过灯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。

5. 观潮

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,早在汉代枚乘的《七发》中就有记载。浙江一带因钱塘江大潮闻名,中秋夜观潮成为当地特色活动。潮水汹涌澎湃,犹如万马奔腾,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看,苏轼曾写下“定知玉兔十分圆,已作霜风九月寒。寄语重门休上钥,夜潮留向月中看”的诗句。

6. 舞火龙

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的特色活动,起源于铜锣湾大坑地区。火龙用珍珠草扎成32节龙身,插满长寿香,全长约67米。每年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,火龙会在大街小巷穿梭,伴随着锣鼓声起舞,寓意驱邪避灾、祈福纳祥。近年来,小朋友也会参与舞动LED小火龙,传承这一传统习俗。

7. 猜灯谜

中秋月圆夜,公共场所会挂满灯笼,上面写着谜语,人们聚集在一起猜谜。灯谜内容涵盖诗词、成语、生活常识等,既有娱乐性,又能增长知识。猜灯谜还衍生出男女相恋的形式,成为年轻人交流的平台。

8. 饮桂花酒/吃桂花糕

中秋正值桂花盛开,人们会 *** 桂花糕、桂花酒等食品。桂花糕用糯米粉、桂花糖制成,口感软糯,带有浓郁的桂花香;桂花酒则是将桂花浸泡在酒中,香气扑鼻。吃桂花糕、饮桂花酒成为中秋节的特色美食,寓意生活甜蜜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