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核心节日,核心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(如2025年春节为1月29日)。但从传统习俗看,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从腊月初八(腊八节) 开始,涵盖祭灶(腊月二十三/二十四)、除夕(农历最后一天)、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(元宵节)等多个节点,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是更具代表性的“年节 *** ”。
现代法定节假日层面,春节假期通常围绕正月初一展开:2025年春节放假调休8天(1月28日除夕至2月4日正月初七),旨在保障民众团圆过年。
二、春节发红包的金额建议
春节发红包(北方称“压岁钱”,南方称“利是”)的核心是传递祝福,金额需结合自身经济状况、对象关系及地域习俗灵活调整,避免盲目攀比:
1. 给自家孩子:作为长辈对晚辈的疼爱,金额通常在100500元之间(如普通家庭给未成年子女200400元),可引导孩子合理理财(如存入红包、购买学习用品)。
2. 给父母长辈:表达感恩之情,金额一般为10002000元(如给父母各2000元,给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各1000元),具体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增减。
3. 给亲戚晚辈:如侄子、侄女、外甥等,金额多为200500元(如给侄子500元、外甥200元),礼轻情意重。
4. 给其他长辈:如岳父岳母、舅舅姨妈等,金额通常在8002000元(如给岳父岳母各2000元,给舅舅800元),体现晚辈的孝顺。
5. 地域习俗差异:
广东地区:“利是”讲究“意头”,金额多为5元、10元、20元(50元以上算“巨款”),重点在“讲心不讲金”;
温州地区:给孩子的红包多为50100元(未婚大孩子100元),给长辈(如父母、岳父母)1000元,给叔伯娘舅500元;
武汉地区:给父母200元、亲戚100元,朋友孩子20元。
需注意的是,红包的本质是祝福,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,避免因金额过高造成经济压力,或因过低影响亲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