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昼夜长短变化:北半球昼渐短、夜渐长
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“昼夜均而寒暑平”的节点(太阳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等长),但此后太阳直射点持续南移,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短于黑夜,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、白天最短;南半球则相反,昼渐长、夜渐短。
2. 昼夜温差显著加大
随着太阳辐射减弱,地面散失的热量多于吸收的热量,昼夜温差逐渐拉大,幅度普遍超过10℃。民间常用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来形容此时气温的快速下降趋势。
3. 气温逐日下降,逐步步入深秋
秋分后,北方冷气团势力增强,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,天气转凉。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降至22℃以下,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季。东北地区降温较早,部分年份秋分时节已可见霜;西北高原北部甚至可能出现日更低气温低于0℃的寒冷天气。
4. 降水减少,天气转干燥
秋分后,南下冷空气与衰减的暖湿空气交汇,产生分散性降水,但降水量较夏季明显减少。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,空气湿度下降,呈现出“凉风习习、碧空万里、风和日丽、秋高气爽”的宜人天气,但南方部分地区(如凉山州)仍可能出现连绵阴雨,对秋收、秋耕造成一定影响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