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逸飞(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),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区新碶街道星阳村,美籍华裔现代画家、导演、文化实业家,浪漫写实主义代表人物。他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(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),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任油画组负责人;1980年赴美国纽约亨特学院攻读艺术硕士,1984年获硕士学位;2005年4月10日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。
艺术生涯与代表作品
陈逸飞的绘画生涯以革命历史题材起步,后转向中国意境与浪漫写实,风格融合西方技巧与中国精神。早期代表作包括:1972年与魏景山合作的巨幅油画《占领总统府》(现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,获19771982年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评选一等奖),以仰视构图和逼真细节再现历史瞬间;1979年自画像《踱步》(私人收藏),以“转身凝视历史”的构图表达对民族命运的反思,被美国《艺术新闻》评价为“焦黑尖锐,写实而意境深远”;1971年《黄河颂》(泰康保险集团惠允),以黄河为背景塑造红军战士形象,枪口小红花等细节传递浪漫情怀。
1980年旅美后,他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,江南水乡、音乐人物、古典仕女成为主要题材。1984年《故乡的回忆——双桥》(哈默博士收藏)被作为礼物赠予 *** ,推动周庄成为世界瞩目的“江南水乡”符号;1991年《浔阳遗韵》(香港佳士得拍卖)以137万港元创下中国当代油画卖价更高纪录;1994年《山地风》(英国伦敦玛勃洛画廊收藏)以8160万港元打破中国油画拍卖世界纪录。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广泛收藏。
跨界成就与“大美术”理念
陈逸飞提出“大美术”理念,认为艺术应延伸至电影、服饰、环境设计等领域。1992年,他执导首部电影《海上旧梦》,以唯美画面讲述旧上海故事;1995年《人约黄昏》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;1999年《逃往上海》聚焦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。他还创办逸飞工作室,推出《青年视觉》等时尚杂志,设计Layefe服装品牌,参与上海泰康路田子坊、浦东世纪大道《东方之光》雕塑等城市公共艺术项目,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。
文化影响与遗产
陈逸飞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,其作品融合中西方美学,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符号。2023年,他入选国家文物局“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”;2005年,上海地铁发行《陈逸飞作品选》纪念卡,收录《故乡的回忆——双桥》《浔阳遗韵》等代表作;2008年,宁波镇海区古海塘陈逸飞纪念馆开馆,展示其生平与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