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为: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(10天)、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(10天)、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(10天),总时长30天。这一时长由我国传统干支纪日法推算确定,其中中伏的10天时长符合“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至立秋后之一个庚日前一日”的规则。
中伏时长差异的核心原因:庚日循环与夏至、立秋的时间间隔
中伏时长的不确定性源于庚日的周期性(每10天出现一次)及夏至日至立秋日的间隔天数。根据传统规则:
初伏固定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(10天);
末伏固定为立秋后之一个庚日(10天);
中伏则是初伏结束后到末伏开始前的时间段,其时长取决于夏至日至立秋日之间的庚日数量:
若夏至日至立秋日之间有4个庚日,中伏为初伏结束后到下一个庚日的10天(如2025年:夏至6月21日,庚日依次为6月30日、7月10日、7月20日、7月30日,共4个,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,10天);
若夏至日至立秋日之间有5个庚日,中伏则延长至20天(如2024年:夏至6月21日,庚日依次为6月26日、7月6日、7月16日、7月26日、8月5日,共5个,中伏7月16日至8月4日、8月5日至8月14日,20天)。
这种差异本质上是农历(干支纪日)与公历(太阳历)的时间差导致的,每年夏至、立秋的公历日期略有变动,加上庚日的循环,使得中伏时长在10天至20天之间波动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