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后气温大概多少度 雨水节气气候特点

admin

雨水节气(2月18日20日交节)后,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呈回升态势,但因地域差异显著,呈现“南暖北寒”的分布特点:

南方地区:江南、华南等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0℃以上,部分低海拔河谷或热带区域甚至可达15℃以上,已进入气候上的早春,呈现“春意盎然、百花盛开”的景象(如华南地区的木棉花、江南的油菜花已陆续绽放);

北方地区:华北、西北及黄淮等地平均气温仍在0℃以下至5℃左右(如华北地区约3℃至8℃),虽较冬季明显回暖,但仍需警惕“倒春寒”——冷空气突然南下导致气温骤降,对越冬作物(如冬小麦、油菜)的生长造成威胁;

雨水后气温大概多少度 雨水节气气候特点

西南地区:云南南部、四川盆地等低纬度或盆地地形区域,气温回升较快,部分地区可达12℃以上,春耕活动已逐步展开。

雨水节气气候主要特点

1. 气温回升但波动大: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向赤道靠近,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增加,整体气温较立春后进一步回升。但北方冷空气仍较活跃,与南方暖湿气流交汇频繁,导致气温忽冷忽热(如白天可能升温至10℃以上,夜间或次日清晨又降至5℃以下),民间素有“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”的说法。

2. 降水增多但以小雨为主:雨水节气名称的由来即为“降雨开始,雨量渐增”,此阶段降水形式多为小雨或毛毛细雨(北方部分地区仍有降雪,但雪量逐渐减少)。南方地区因暖湿气流旺盛,降水较北方明显增多,但北方因冷空气尚未完全退出,降水量仍较少(如华北、西北地区降水量多在10毫米以下)。

3. 天气变化无常: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,短时间内可能出现“晴→雨→阴”的快速转换,早晚温差大(如北方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可达10℃以上)。这种多变天气易引发感冒、关节炎等疾病,也需防范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(如低温导致作物发芽延迟、病虫害滋生)。

4. 物候特征明显:进入“三候”阶段:“一候獭祭鱼”(水獭开始捕鱼,并将鱼排列在岸边,如同祭祀);“二候鸿雁来”(大雁从南方越冬地飞回北方繁殖);“三候草木萌动”(地中阳气上升,草木开始抽出嫩芽,大地逐渐恢复生机)。部分地区还会出现“菜花、杏花、李花”依次开放的“雨水花信”(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)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