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角之交是指怎样的朋友 总角之交是什么意思

admin

基本定义:“总角之交”是汉语成语,核心语义指童年时期结交的、彼此关系密切且知根知底的好朋友,强调友谊起始时间早于少年阶段,是人生中较早建立的深厚情感纽带。

“总角”的文化溯源:“总角”一词源于古代儿童的发型习俗——未成年儿童会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似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。这一发型特征逐渐演变为“童年”的代称,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”便用“总角”指代年少时光。

成语的出处与演变:“总角之交”的说法最早可追溯至《晋书·何劭传》,其中记载“劭字敬祖,少与武帝同年,有总角之好”,描述何劭与晋武帝司马炎童年时的亲密友谊;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中,孙策称“周公瑾英俊异才,与孤有总角之好、骨肉之分”,进一步强化了“总角之交”的“童年伙伴+亲密无间”属性。清代小说《夜谭随录·崔秀才》中“莫逆之交不足恃矣,然总角之交,应非泛泛也”的表述,使该成语的“珍贵性”更加突出,成为后世常用的经典称谓。

总角之交是指怎样的朋友 总角之交是什么意思

与类似称谓的区别:“总角之交”与“青梅竹马”“竹马之交”均指童年友谊,但侧重点略有不同——“青梅竹马”更强调异性之间的两小无猜(如李白《长干行》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”的描写),而“总角之交”无性别限制,泛指所有童年结交的好友;与“莫逆之交”(心志相通、情投意合的朋友)、“刎颈之交”(生死与共的朋友)相比,“总角之交”更侧重友谊的时间起点(童年),而非情感深度的绝对程度。

现代应用场景:如今,“总角之交”多出现于怀旧文学、历史题材作品或日常对话中,用于追述童年时期的纯真友谊。例如,“他们俩是总角之交,一起长大,彼此信任”这样的表述,既体现了对童年友情的珍视,也传递出这种友谊的持久与珍贵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