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文化:满族的由来

admin

满族的起源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,他们是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居民之一,主要活动在长白山以北、东滨大海及黑龙江、乌苏里江流域。肃慎人以游牧为业,擅骑射,性勇猛,早在舜、禹时代就与中原地区建立了联系——西周初(公元前11世纪初),肃慎部向周朝进献“楛矢石砮”(用长白山楛木制成的箭杆、石材磨制的箭头),成为东北民族与中原交往的早期见证。《左传》记载“肃慎、燕、亳,吾北土也”,表明肃慎已被纳入中原王朝的“北土”范围。

战国以后,肃慎人改称挹娄,仍保留“楛矢石砮”的传统技艺,同时学会了种植五谷、养猪、织麻布和造小船。三国时期,挹娄频繁向中原王朝进贡,“挹娄貂”成为当时社会的珍品,说明其与中原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。

南北朝至隋唐时期,肃慎、挹娄的后裔相继以勿吉、靺鞨的名称出现。靺鞨部落众多,分为粟末、白山、伯咄、安车骨、拂涅、号室、黑水等七部。其中,粟末靺鞨因居住在粟末水(今松花江)流域而得名,后来建立了著名的渤海国(唐代);黑水靺鞨则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,以渔猎为生,唐玄宗时设黑水府,授其首领都督、刺史等官职,成为唐朝在黑龙江流域的直属地方机构。

民族文化:满族的由来

女真的形成与崛起

五代时期,黑水靺鞨改称女真(辽代因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,改称“女直”)。辽代女真人分为三部分: *** 真(居住在辽东地区,受辽朝直接统治,逐渐汉化)、生女真(居住在松花江以北,未入辽籍,保持游牧渔猎传统)、回霸女真(介于 *** 真与生女真之间)。生女真中的完颜部因掌握铁器 *** 技术,生产发展较快,逐渐成为部落联盟的核心。

1115年,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,建立金朝,定都会宁府(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)。金朝建立后,与北宋联合灭辽,随后南下攻宋,占领中原地区,形成与南宋并立的局面。1153年,金朝迁都燕京(今北京),实行“南迁北徙”政策,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,逐渐与汉族融合;留居东北的女真人则保留了原有的民族特征。

满洲的形成与满族的确立

明代,女真人按地理位置和社会发展程度分为建州女真(抚顺以东,浑河流域为中心,是后来满族的核心)、海西女真(开原边外,辉发河流域,以农耕为主)、东海女真(建州、海西以东及以北,以渔猎为主)。明末,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(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六世孙)以13副铠甲起兵,统一女真各部,1616年在赫图阿拉(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)建立后金政权,创立八旗制度(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,将女真人编入牛录、甲喇、固山,平时生产,战时出征)。

1635年,皇太极宣布废除“女真”旧称,改族名为“满洲”(关于“满洲”名称的由来,有源自文殊菩萨、满语“强悍的弓箭”等多种说法,但官方主流观点认为是皇太极为统一女真各部、增强凝聚力而确定的名称)。1636年,皇太极改国号为“清”,改元崇德,标志着满族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正式形成。

满族的近代变迁

1644年,清军入关,逐步统一全国,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。清初,满族在关外的奴隶制、农奴制加速向封建地主经济转化,满、汉民族逐渐融合。辛亥革命(1911年)后,“满洲族”改称“满族”,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