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明确民俗或传统依据支持“舅舅送亲会导致变穷”的说法。民间送亲的核心是表达对新娘的重视与祝福,舅舅作为娘家重要长辈送亲,更多是传统礼仪的体现(如部分地区认为舅舅是“娘家大人物”,送亲是为新娘“撑腰”)。所谓“越送越穷”的说法,可能是混淆了“过度付出”与“送亲”的概念——若家庭为送亲花费超出承受能力的钱财(如大操大办、赠送贵重礼品),可能影响自身经济,但这并非“送亲”本身的习俗要求,而是个人消费选择的问题。
送亲需要的人数及讲究
1. 人数范围:传统送亲人数通常为515人(具体根据双方家庭协商及接亲人数调整)。多数地区倾向于单数(如5人、7人),目的是与男方接亲的“单数”凑成“双数”(如10人、12人),寓意“夫妻和美、成双成对”。
2. 核心讲究:
“去单还双”原则:若男方接亲为单数(如5人),女方送亲可选择相同或稍多的单数(如5人、7人),确保双方总人数为双数,符合传统“好事成双”的吉祥寓意。
人选要求:送亲人员需避开丧偶、离婚、再婚者(避免不吉利联想);部分地区有“姑不接姨不送”的禁忌(“姑”谐音“孤”,“姨”谐音“疑”,寓意不祥),故姑姑、姨妈通常不参与送亲;优先选择有威望的男性长辈(如舅舅、叔叔)或新娘平辈(如兄弟、堂表兄弟),体现娘家对新娘的重视。
父母不送亲:父母是新娘最亲近的人,出嫁时情绪易波动,传统习俗中父母通常不参与送亲,仅送到家门口即可,避免影响婚礼氛围。
孕妇不送亲:部分地区认为孕妇参加婚礼可能“冲撞喜气”,且送亲过程中有磕碰风险,故不建议孕妇参与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