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民间传说起源:朱元璋寻母与“送灯”定俗
相传明朝建立后,朱元璋欲在元宵节祭拜已故的母亲,但因连年战乱,母亲坟茔湮没于荒草之中,无法辨认。于是他下令在所有坟前点亮灯盏,并不断磕头祈愿。最终,唯有母亲坟前的灯盏未被风吹灭,由此他得以确认母亲安息之地。为弘扬孝道、纪念母亲,朱元璋下令百姓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为祖先送灯,这一习俗遂逐渐流传至民间。
二、历史事件起源:光山及周边地区的“送亮”记忆
河南光山、商城、新县等地区的“送灯”习俗,源于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。据记载,明崇祯九年(1636年),流寇攻破光山县城,杀戮众多百姓。幸存的民众于正月十五日返回城中,掩埋亲人尸体后,在每座坟前点亮一盏灯,以悼念逝者、寄托哀思。此后,这一行为固定为当地的年度传统,成为“送亮”(即“送灯”)习俗的重要源头。
三、文化演变起源:孝道与家族观念的传承
“送灯”的深层根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与家族。《史记·礼书》中“先祖者,类之本也”的论述,强调祭祀祖先是尽孝的核心。元宵节作为传统“灯节”,人们将“灯”与“祭祖”结合,通过点亮坟前灯盏,既表达对先人的怀念,也昭告家族血脉的延续。这种习俗融合了“饮水思源”的美德与“光宗耀祖”的期许,逐渐成为农耕社会中连接家族情感、维系文化认同的重要仪式。
四、其他起源传说:状元寻亲的民间故事
江南部分地区流传着“状元灯”的传说:古代一位江南书生高中状元后,因家乡连年兵荒,父母坟茔难以辨认。他便命百姓在每座坟前点灯,最终找到父母安息之处。此后,当地百姓为纪念此事,每年正月十五在祖先坟前送灯,称为“状元灯”。这一传说虽带有地域特色,但也反映了“送灯”习俗中“寻根溯源”的共同主题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