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候 东风解冻: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,地表和浅层水温缓慢回升。
二候 蛰虫始振:越冬的虫类在洞中由静止转为轻微活动,生命活动逐步恢复。
三候 鱼陟负冰:水温略升,鱼儿上浮靠近水面,此时水面仍有未消尽的碎冰,状若“负冰”而行。
二、气候与自然景象的变化
气温、日照、降雨趋于上升或增多,但全国大部仍处冬春过渡期,常有“乍暖还寒”与“倒春寒”,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。
冬春分界线在立春时大致位于广西桂林—江西赣州一线,以北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春季。
黄河中下游土壤自立春起逐步解冻,农事由备耕转向春耕;而在华南一带,立春后气温回升更为明显。
三、花信与民俗物候
立春花信(每候一种代表性花卉):一候迎春,二候樱桃(樱桃花),三候望春(紫玉兰)。
相关民俗以“迎春、打春、咬春”等为代表,体现劝农备耕与迎新之意。
四、与气候学“入春”的区别
天文意义上的立春是太阳到达黄经315°(多在每年2月4日或5日)的时点。
气候学上的春季以“候平均气温10℃—22℃”为标准,通常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要到3月下旬—4月上旬才真正入春;因此立春更多是季节更替的信号,而非全国普遍意义上的“温暖春天”已到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