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是第几个节气 春分有什么风俗活动

admin

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,于每年公历3月19日至22日交节。其名称源于“分者,半也”的含义——既平分了春季(立春至立夏之间),又因太阳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几乎平分(各约12小时)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明确记载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”,《春秋繁露》亦提到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”,进一步诠释了春分的双重属性。

春分的主要风俗活动

1. 立蛋:“春分到,蛋儿俏”

春分是第几个节气 春分有什么风俗活动

春分竖蛋是历史悠久的民间游戏,相传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。人们选择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,尝试将其竖立于桌面。这一习俗不仅象征对春天来临的庆祝,也与春分“昼夜平衡”的天象有关——此时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,蛋壳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更容易找到稳定的支点。如今,立蛋已成为春分时节全球性的趣味活动,甚至有人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。

2. 祭日:古代皇家重要典礼

春分祭日是古人对太阳崇拜的体现,源于周代“祭日于坛”的传统,历代沿袭至清代。北京日坛是明清时期皇帝祭日的专用场所,《帝京岁时纪胜》记载“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,乃国之大典,士民不得擅祀”。祭祀仪式隆重,需用太牢(牛、羊、猪)三献,乐舞相伴,祈求新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如今,北京等地仍保留恢复的祭日活动,传承礼乐文化。

3. 吃春菜:“尝鲜”与祈福

“春菜”指春季新鲜蔬菜,因地域不同略有差异:北方多为香椿、菠菜,南方则以荠菜、苋菜为主。民间有“吃了荠菜,百蔬不鲜”的谚语,认为春分吃春菜能尝到春天的味道。部分地区还有“春汤”习俗——将春菜与鱼片同煮,寓意“春汤灌脏,洗涤肝肠”,祈求家宅安宁、身强体健。

4. 放风筝:春日的户外狂欢

春分时节,气温回升、风力适中,是放风筝的更佳时机。风筝又称“纸鸢”,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,曹氏风筝(源于《南鹞北鸢考工志》)是北京非遗的代表,其 *** 融合扎、糊、绘、放四艺,图案涵盖花鸟、神话等题材。人们通过放风筝感受春日的生机,寓意“放走晦气、迎来好运”,公园、广场上常现五彩风筝竞飞的场景。

5. 送春牛图:传递丰收期盼

送春牛图是乡土气息浓厚的习俗,送图人手持印有农夫耕田图案的红纸(或黄纸),走街串巷说吉祥话(如“春分春分,犁耙纷纷”“春分种瓜点豆,秋分收谷满仓”)。春牛图象征着对丰收的期盼,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,莫误农时。

6. 粘雀子嘴:保护庄稼的巧思

江南稻作地区有“粘雀子嘴”的习俗——将未包心的汤圆用细竹签穿成一串,置于田间。传说这样能“粘住”麻雀的嘴巴,防止它们啄食庄稼,体现了农民对粮食的爱惜。这一习俗也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