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干什么

admin

端午节当天,家家户户会将菖蒲、艾条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。艾叶含有的芳香油能驱病防蚊、净化空气,菖蒲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则有提神通窍、杀虫灭菌的作用,这一习俗是传统“卫生节”的重要体现,旨在应对夏季湿热环境中的疫病隐患。

2. 佩香囊

香囊通常用棉布或丝绸缝制,内装藿香、苍术、白芷、艾叶、薄荷等中药材,香气浓郁。传说其有避邪驱瘟之意,实际是通过药味挥发起到芳香开窍、健脾和胃、化浊解毒的效果,尤其适合儿童佩戴,可预防蚊虫叮咬和呼吸道疾病。

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干什么

3. 饮雄黄酒/蒲酒

雄黄酒是将雄黄掺入酒中(或用菖蒲、艾蓬蘸洒),主要用于洒在墙角、床下等角落,或少量涂于儿童耳鼻、肚脐处。雄黄性辛温,能解虫蛇毒、燥湿杀虫,可有效预防夏季蚊虫滋生带来的疾病;蒲酒则以菖蒲、艾叶等浸泡,同样具有驱毒保健的功效。

4. 赛龙舟

作为端午节更具标志性的集体活动,赛龙舟分为请龙、祭龙神、游龙和收龙等环节。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不仅场面热烈,更有祈求福佑、风调雨顺的寓意。划龙舟时全身肌肉协调运动,能增益心肺功能、促进气血流通,符合端午“养阳”的传统理念。

5. 缠五色丝线

用青、红、白、黑、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绳索,系于手腕、脚腕。五种颜色象征五方五行,被视为吉祥色,传说能避开蛇蝎类毒虫伤害。民间还有“端午系丝线,雨天扔河中可去邪祟”的说法,也有将丝线做成香包、长命缕等饰物,兼具装饰与祈福功能。

6. 吃五黄/红豆粥

部分地区有“吃五黄”的习俗,五黄指黄鳝、黄鱼、黄瓜、咸蛋黄和雄黄酒(或雄黄酒涂抹),寓意“五毒”消退、生活富足。端午正值湿热季节,喝红豆粥可利水祛湿、益气补血,红豆中的多酚类物质还能抗氧化、改善皮肤状态,是搭配粽子的健康饮品。

7. 采药/制凉茶

民间认为端午阳气旺盛,是草木药性最强的时候,因此有“端午采药”的传统。采摘的草药如艾草、菖蒲、薄荷等,可制成凉茶饮用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暑祛湿的作用,适合夏季调理身体。

8. 打马球/射柳

北方游牧民族传入的竞技活动,打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,射柳则是骑马射柳枝(或靶心)。这些活动充满活力,体现了端午“尚武”与“竞技”的一面,同时也是对传统民俗的传承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