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字旁(⻊)是汉字中典型的形声字部首,其形旁明确指向“足部”(脚或脚的动作),声旁提示读音。这类字多与脚部动作、姿态、部位或行走相关行为有关,是汉语中极具实用性的部首之一。
一、常见足字旁汉字分类举例
1. 描述脚部具体部位
这类字直接指称脚的不同结构,是足字旁的基础词汇:
趾:脚趾头(如“脚趾”“趾甲”);
踵:脚后跟(如“摩肩擦踵”“接踵而至”,形容人多拥挤);
踝:小腿与脚连接处的凸起部分(如“脚踝”“崴了脚踝”);
跟:脚后部(如“脚跟”“跟上队伍”);
蹄:某些牲畜趾端的角质保护物(如“马蹄”“猪蹄”)。
2. 表示脚部基本动作
这类字涵盖行走、跳跃、支撑等常见动作,是日常表达的核心:
跑:快速移动脚步(如“跑步”“逃跑”);
跳:双脚离地腾空(如“跳跃”“跳绳”);
踢:用脚撞击物体(如“踢球”“踢毽子”);
踩:用脚底接触(如“踩水”“踩油门”);
蹲:两腿弯曲,臀部接近脚跟(如“蹲下”“蹲守”);
跪:双膝着地(如“跪拜”“下跪”);
踮:脚尖着地,抬起脚跟(如“踮脚”“踮起脚尖看”)。
3. 形容行走的状态或姿态
这类字多通过脚的动作延伸出特定的行走方式或状态:
蹒跚:腿脚不灵便,走路缓慢摇摆(如“蹒跚学步”);
踟蹰:徘徊犹豫,欲走不走(如“踟蹰不前”);
踯躅:以足击地,徘徊不前(如“踯躅于十字路口”);
踉跄:走路不稳,跌跌撞撞(如“踉踉跄跄”);
蹴:踢(如“蹴鞠”,古代指踢球)。
4. 引申为抽象意义
部分足字旁字从具体动作延伸出抽象含义,丰富了汉语的表达:
蹊跷:原指小路,引申为“奇怪、可疑”(如“这件事很蹊跷”);
蹉跎:原指虚度光阴,引申为“浪费时间”(如“蹉跎岁月”);
蹂躏:原指用脚踩踏,引申为“欺压、践踏”(如“蹂躏人权”)。
二、足字旁汉字的使用注意
部分足字旁字属于生僻字(如“蹀”“蹽”“蹳”“蹾”等),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,多出现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(如古籍、成语)。日常交流中,优先掌握常见字(如“跑”“跳”“踢”“踩”等)即可满足基本表达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