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节气的来历是什么

admin

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,也是秋季第四个节气,其命名与天文、物候特征密切相关。

1. 天文历法基础:昼夜平分与秋季中分

秋分的本质是太阳直射赤道,此时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等长(极点及附近除外)。按我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划分四季的传统,立秋为秋季起点,霜降为秋季终点,秋分恰好处于秋季90天的中间位置,故称“平分秋色”。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明确记载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”,精准概括了其“昼夜均分、寒暑平衡”的核心特征。

秋分节气的来历是什么

2. 节气体系的起源: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

秋分是中国古代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。早在春秋以前,古人通过“土圭测日影”的 *** (测量正午日影长度),更先确定了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四个关键节气点,随后推算出立春、立夏等其他节气。战国时期的《逸周书》已出现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序列,秋分位列其中。

3. 名称的由来:“分”的双重含义

“秋分”的“分”包含两层核心意义:其一,昼夜平分,如前所述,太阳直射赤道导致昼夜时长相等;其二,平分秋季,按农历“立秋至霜降”为秋季的划分,秋分正处于秋季的中点,将秋季分为“初秋”与“深秋”两个阶段。这种命名既贴合天文现象,又符合古人对季节转换的认知。

4. 演变:从“祭月节”到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

秋分曾是传统的“祭月节”。古代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的习俗,最初“祭月节”定在秋分,但因秋分日期不固定(可能在农历八月的任何一天),不一定都有圆月,后来将祭月节调整至农历八月十五(中秋),形成了如今的中秋节。2018年,国务院将每年秋分设立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,这是国家层面专为农民设立的节日,旨在庆祝丰收、弘扬农耕文化,进一步丰富了秋分的社会文化内涵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