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七是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中“做七”的重要节点(逝者去世后第35天),民间认为此阶段逝者灵魂仍在世间徘徊,需通过严格禁忌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尊重,避免对其投胎转世造成阻碍。以下是常见的禁忌事项:
1. 穿着禁忌:忌红戴绿、浓妆艳抹
五七期间,子女及亲属需着素色衣物(如白色、灰色、深蓝色),严禁穿着红色、绿色等鲜艳颜色的衣服(红为喜、绿为生,与丧事氛围冲突);禁止浓妆艳抹、佩戴华丽首饰(如金项链、钻石戒指),保持衣着朴素、神情肃穆,以示对逝者的怀念。
2. 社交禁忌:忌参加喜事、串门喧哗
五七内处于守孝期,亲属应避免参与婚礼、生日宴、满月酒等喜庆活动(此类场合的热闹与丧事的悲痛冲突,被认为会给新人带来不利);尽量减少走亲访友或到他人家中串门(传统观念认为“白事带晦气”,避免给他人带来麻烦)。
3. 生活习惯禁忌:忌理发、断发
民间有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”的传统观念,五七期间(部分地区延长至百日)亲属不得理发、刮脸(尤其是子女),认为断发会改变形貌,导致逝者灵魂无法辨认,或招致灾祸;此禁忌也体现了对逝者的孝心与思念。
4. 行为举止禁忌:忌嬉笑打闹、高谈阔论
五七期间需保持庄严肃穆的氛围,亲属不得在逝者灵前或家中嬉笑打闹、大声喧哗(如讨论娱乐新闻、开玩笑),更不能吵架、争执(认为此举会让逝者“心如刀绞”,无法安心离去);尤其在五七当天,需嚎啕大哭,以感化爷,让逝者顺利进入投胎轮回道。
5. 生活安排禁忌:忌搬家、装修、结婚
五七内不宜进行重大生活变动,如搬家、房屋装修、订婚结婚、嫁人生子等(认为此类事情会“惊扰”逝者灵魂,影响其投胎);避免购买新车、新家具等大型物品,保持家庭环境稳定,待五七结束后再进行。
6. 饮食禁忌:忌荤腥、暴饮暴食
五七期间饮食需以清淡为主(如蔬菜、豆腐、粥类),忌食荤腥、大鱼大肉、美酒盈杯(认为此举会让逝者“不安”,无法安心投胎);部分家庭会坚持吃素直至守孝期结束,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。
7. 其他禁忌:忌考试、断绝娱乐
部分地区的禁忌还包括:五七内子女不得参加考试(认为考试是“人生的转折点”,与丧事的悲痛冲突,可能影响成绩);禁止参与、KTV等娱乐活动(认为此类活动会让逝者“灵魂不安”)。
这些禁忌虽因地域、家庭略有差异,但核心均围绕“尊重逝者、表达哀思”展开,是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