艮卦是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中的第52卦,属下经卦,卦序为“艮为山”,卦象为艮上艮下(即上下两个三爻艮卦相叠)。作为《易经》中以“止”为核心的卦象,它是震卦(动)的反卦与综卦,二者共同构成“动极而静、静极而动”的阴阳循环。
二、核心象征:“止”与“静”的智慧
艮卦的本质是“止”(停止、抑制),其象征意义围绕“静”展开,具体可分为三层:
1. 山的意象:卦象模拟“两山相叠”的景象,山体厚重、稳固、静止,象征稳定、阻滞、防御。山的“不可逾越”提醒人们面对阻碍时应保持冷静,避免盲目冒进。
2. 静止的状态:强调“当止则止”的时机智慧——不是被动停滞,而是在合适的时候停下脚步(如事业巅峰时收敛锋芒、情绪激动时平复心情),避免过度追求外在名利。
3. 内心的宁静:通过“止”实现心灵的沉淀,隔绝外界干扰(如“行其庭不见其人”的隐喻,指身处人群却保持内心平静),达到“非宁静无以致远”的境界。
三、卦辞与爻辞的“止”之智慧
1. 卦辞:“艮其背,不获其身;行其庭,不见其人,无咎”
卦辞以“背”为喻——“艮其背”指停止在看不见自身正面(动)的位置,象征克制对外物的追求;“行其庭不见其人”指在熟悉环境中保持冷静,不被外界影响。整体强调“止”的结果是“无咎”(无灾祸),即适时停止能避免过错。
2. 爻辞:不同阶段的“止”之实践
艮卦六爻以人体部位为喻,从“脚趾”到“口颊”,阐述“止”在不同阶段的应用:
初六(脚趾):“艮其趾,无咎,利永贞”——初始阶段及时停止(如萌芽状态的错误),无过错,利于长久坚持正道。
六二(小腿):“艮其腓,不拯其随,其心不快”——停止在小腿(行动初期),无法完全阻止(如想放弃不良习惯却难以戒除),内心不快,提醒“止”需趁早。
九三(腰部):“艮其限,列其夤,厉薰心”——停止在腰部(关键部位),若强行抑制可能引发冲突(如矛盾激化),内心焦虑,警示“止”需讲究方式。
*** (身体):“艮其身,无咎”——全身停止(如彻底放下执念),无过错,强调“止”的彻底性。
六五(口颊):“艮其辅,言有序,悔亡”——停止在口颊(言语),说话有条理(如谨言慎行),悔恨消失,提醒“祸从口出”,需控制言语。
上九(敦艮,厚重停止):“敦艮,吉”——以敦厚品德坚持“止”(如始终坚守底线),吉祥,强调“止”的持久性与品德基础。
四、哲学与应用启示
1. 知止有定:艮卦教导人们“知止而后能定”(《大学》引申),明确自身定位,不贪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(如“止欲自修”,克制对财富、权力的过度追求)。
2. 动静得宜:动静结合是人生智慧——该动时进取(如事业上升期),该静时反思(如低谷期),避免极端(如一味冒进或消极避世)。
3. 自我约束:通过“止”实现自我管理(如控制情绪、遵守规则),避免因冲动犯错(如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”的修养)。
4. 坚守本分:“思不出其位”(《易经·大象》),做好分内之事(如职场中不越权、生活中不干涉他人),不逾越界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