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的保健饮料有哪些

admin

宋代是古代饮食文化的高峰期,保健饮料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,种类丰富、 *** 精细,融合了中医养生理念与当时的饮食风尚。主要包括饮子(熟水)、汤品、凉水(果汁类)、粥品四大类,每类均有鲜明的保健功效与时代特色。

一、饮子(熟水):芳香与药效兼顾的“花草茶”

饮子是宋代更具代表性的保健饮料,指用天然花果、香料或草药制成的花草茶,兼具解渴与调理身体之效。宋代文人雅士对其推崇备至,甚至有官方品鉴活动——宋仁宗敕令翰林医官院评定熟水优劣,最终紫苏熟水因“香醇甘美、适用人群广”位居榜首,其次是沉香熟水、麦门冬熟水。

宋代的保健饮料有哪些

紫苏熟水:以紫苏叶为核心原料, *** 时将紫苏叶火炙逼出香气,冲泡饮用。紫苏性温,具有解表散寒、行气和胃的功效,适合夏季伤暑后食欲减退、消化不良者,能有效缓解腹胀、恶心等症状。

沉香熟水:用沉香木烘焙后冲泡,香气浓郁持久。沉香性温,能调理脾胃虚寒、促进消化,同时具有安神助眠的作用,适合压力大、睡眠不佳的人群。

麦门冬熟水:以麦冬为主要原料,麦冬性凉,能滋阴润肺、生津止渴,适合夏季口干舌燥、咽喉不适者,还能缓解心烦失眠。

白豆蔻熟水:李清照在《摊破浣溪沙·病起萧萧两鬓华》中提到“豆蔻连梢煎熟水”,以白豆蔻壳煮水,能化湿行气、开胃消食,适合夏季湿气重、脾胃不和者。

二、汤品:按时令调养的“日常保健茶”

宋代的“汤”并非单纯的汤羹,而是以甘香药材制成的日常饮料,类似现代的“养生茶”。《萍洲可谈》记载“客至则啜茶,去则啜汤”,说明汤是宋代居家待客的常见饮品。汤品按时令调整,春季喝紫苏汤(预防风寒)、夏季喝薄荷汤(清热解暑)、暑天喝木瓜汤(祛湿健脾)、秋季喝桂花汤(润燥养肺)、冬季喝胡椒汤(驱寒暖胃),体现了宋人对养生的精细化追求。

二陈汤:源自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由半夏、橘红、白茯苓、甘草、乌梅、生姜组成,具有健脾化痰、益气的作用,适合痰多恶心、脾胃不和者,是宋代常见的醒酒汤。

三、凉水:果汁与糖浆的“清凉盛宴”

“凉水”是宋代对果汁类饮品的总称,多为浓缩糖浆或现制冷饮,适合夏季消暑。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汴梁州桥夜市“夏月”有“冰雪凉水、荔枝膏”出售,周密《武林旧事》也提到临安街头有“甘豆汤、椰子酒、豆儿水、鹿梨浆、卤梅水”等数十种凉水。

荔枝膏水:以乌梅、桂、乳糖、生姜、麝香、熟蜜为原料熬制而成,虽无荔枝果肉,但口感甘甜如荔枝,具有生津止渴、去烦的功效,是宋代风靡临安的解暑饮品。

雪泡缩脾饮:“雪泡”即冰镇,由缩砂仁、乌梅肉、草果、甘草、干葛、白扁豆等制成,冰镇后饮用,能解伏热、除烦渴、消暑毒,适合夏季中暑、脾胃不适者。

鹿梨浆:以山梨(鹿梨)榨汁熬制而成,《海录碎事》记载其“味极甘美”,具有清热润肺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是宋代山区常见的天然饮品。

四、粥品:药食同源的“养生早餐”

宋人重视早餐,认为“晨起食粥”能“畅胃气、生津液”,因此粥品不仅是主食,更是重要的保健手段。腊八粥是宋代最著名的粥品,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“十二月八日,诸大寺作浴佛会,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”,周密《武林旧事》提到腊八粥用“胡桃、松子、乳、蕈、柿、栗”等原料,具有健脾益肾、补气养血的功效。

梅花粥:用落梅熬制,《山家清供》记载其做法为“扫落梅英,拣净洗之,用雪水同白米煮粥,候熟入英同煮”,具有明目、益气、除烦、安神的功效,深受文人喜爱。

黄鸡粥:以黄雌鸡、粳米、苁蓉为原料,《养老奉亲书》记载其能“治老人五劳七伤、脾肾两虚”,具有补虚劳、益脾胃的作用,是宋代老人养生的常用粥品。

宋代保健饮料的丰富性,不仅体现了当时饮食文化的繁荣,更反映了宋人对“药食同源”的深刻理解。这些饮品多采用天然食材,兼顾口感与养生功效,至今仍有借鉴意义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