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(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),标志着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,此时气温升高、进入雷暴多发期,但并非三伏天的起始日。
暑伏(三伏天)的起始规则
三伏天是中国旧历中一年中最热的时段,包括初伏、中伏、末伏,其日期由干支纪日法和夏至、立秋节气共同决定:
初伏(头伏):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(庚日为干支纪日中带“庚”的日子,每10天循环一次),持续10天;
中伏(二伏):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,持续10天或20天(若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,则中伏10天;若有5个庚日,则中伏20天);
末伏(三伏):从立秋后的之一个庚日开始,持续10天。
小暑与暑伏的时间关系
小暑节气通常在夏至后15天左右(如2025年小暑为7月7日,夏至为6月21日),而暑伏的初伏可能在夏至后2030天(如2025年初伏为7月20日,比小暑晚13天)。小暑一般在暑伏之前,两者并非同一天。
举例说明
以2025年为例:
夏至:6月21日(庚子日,之一个庚日);
第三个庚日:7月20日(庚寅日),为初伏开始;
小暑:7月7日(仍在夏至后16天,早于初伏)。
综上,小暑是节气,暑伏是三伏天的总称,两者时间不同,小暑并非暑伏的之一天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