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兔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居住在月宫的灵物,是月亮的经典象征之一
玉兔又称“月兔”,其形象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屈原《天问》中“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?”的记载(“菟”为楚语对兔子的称呼),汉代《淮南子》“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,恒娥窃以奔月”的传说则明确了玉兔与月亮的关联——嫦娥奔月后,玉兔伴随其居住在广寒宫,成为月宫中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玉兔的文化象征以“祥瑞、纯洁、永恒”为核心
在传统文化中,玉兔因居住在月亮(被视为“太阴”“团圆”的象征)而被赋予多重美好寓意:其一,祥瑞之兆,白兔因毛色纯净(多为白化个体,古代罕见),被视为“王者敬耆老”“海内大治”的吉兆,《瑞应图》载“白兔中瑞,赤兔大瑞”,历代帝王常将白兔进献视为国泰民安的象征;其二,纯洁与生命力,玉兔捣制“不死药”的传说(如汉乐府《董逃行》“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”),使其成为“长生、纯净”的象征,契合中国人对健康、圆满的追求;其三,时间的循环,月亮的阴晴圆缺对应昼夜交替、四季轮回,玉兔作为月亮的“守护者”,也象征着时间的延续与生命的周而复始。
玉兔的艺术形象与民俗影响深远
玉兔的形象广泛出现在古代文学、艺术与民俗中:文学上,李白《古朗月行》“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?”以浪漫主义笔触写出了儿童对月亮的稚气认知;绘画中,宋代崔白《双喜图》、清代冷枚《梧桐双兔图》等作品,以写实或写意的技法描绘兔子的灵动姿态;民俗中,兔儿爷(中秋应节玩具,人身兔面)、玉兔捣药铜镜(汉代常见,镜背刻玉兔、桂树、蟾蜍图案)等,均体现了玉兔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。现代航天工程中,“玉兔号”月球车(2013年发射)、“玉兔二号”月球车(2019年发射)的命名,更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,让玉兔的形象继续传承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