状元坊的历史文化故事

admin

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东城门外金东门历史文化街区,属明清时期衢道通泰巷,为纪念明代状元李春芳而立。李春芳二十一岁中举,为考状元苦读十五年,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中状元,后历任礼部尚书、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。状元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(1547年),为单门双柱石质结构;2009年1月,兴化市对其进行修复,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石构风格。坊所在区域现存胜湖里土神祠(李春芳少年时读书处)、元老府等明代遗迹,与郑板桥故居、金东门老街共同构成当地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带。

广东吴川吴阳镇状元坊

位于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霞街社区,为清代道光三年(1823年)状元林召棠故里标志性建筑。林召棠是粤西地区唯一状元,授翰林院修撰,曾任陕甘正考官,晚年主讲端溪书院十五年,培育出顺德罗衍、高要冯誉骥等人才。现存建筑群以民国八年(1919年)所建四柱三间牌坊为核心,坊高8米,覆绿色琉璃瓦,嵌林召棠亲题“状元”红字石匾,楹联“召伯甘棠长留遗爱,公门桃李蔚起英才”保存完整。周边分布林氏大宗祠、芾南图书馆等附属建筑,占地面积2096.7平方米,1983年列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,2019年升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当地自2023年启动“千年古镇·状元故里”乡村振兴项目,修复古水道串联状元坊等景点,开发状元灯会、状元主题商品等文旅项目。

状元坊的历史文化故事

江苏如皋东大街状元坊

位于江苏省如皋市东大街西首十字街区域,始建于北宋宣和元年(1119年),为纪念南通地区首位状元王俊乂而建。王俊乂因拒绝权相蔡京招揽而闻名,其读书处“状元陂”为如皋重要文化符号,王氏家族自宋代起涌现“一门七进士”,奠定坊内崇文家风。坊内现设如皋状元文化馆及王俊乂汉白玉坐像,与水绘园东入口南侧的状元文化馆隔路相望,形成科举文化展示区。周边衍生“过百路”民俗:婴儿百日时由长辈抱持佩戴银饰过坊,寓意沾染文气以期成才,该民俗延续至今。

广东潮州牌坊街状元坊

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牌坊街铺巷口北侧,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(1532年),为旌表粤东地区首位文状元林大钦而立。林大钦19岁中举,21岁殿试以《廷试策》针砭时弊(提出“均田、择吏、去冗、省费等八项除弊措施”),被嘉靖皇帝亲擢之一,授翰林院修撰,后因母老辞官归乡,35岁病逝。状元坊为四柱三门三层石结构,坊枋以9米长、12吨重的整块石梁横贯明次间(象征“国家栋梁”),中层横匾正背面分别镌刻“状元”“廷试之一”,顶端“恩荣”竖匾凸显皇权敕建属性。1939年潮州沦陷期间遭损毁,2006年按照“原址、原貌、原工艺”原则复原,现成为潮州科举文化的重要载体,承载“抱状元脚”祈愿学业进步的民间习俗(游客触摸坊柱祈福,成为文旅体验项目)。

广州越秀区状元坊

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道辖内,东西走向(东起天成路,西止人民南路),原名泰通坊,20世纪后期更名为状元坊。相传南宋状元张镇孙曾居于此,其为人正直,殿试《殿试策》提出“国家以民为脉”“严惩贪官污吏”等建议,被度宗赞赏,后因拒绝奸臣贾似道拉拢闲居。元兵南下时,张镇孙号召民众武装抗元,收复广州,后因寡不敌众退守城内,为保百姓免遭屠戮投降,押解途中在大庾岭自尽。后人将其故居改为状元牌坊,泰通坊改名为状元坊,墓地在三元里(称“状元坟”)。改造后的状元坊突出历史文化与商业融合:2000年前后拆除占道摊亭,铺设路面、改造排水沟渠,增设岭南风格牌坊(关山月题词)、状元雕塑及玻璃瓦长廊,成为集历史文化、旅游观光、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学生文化用品专业街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