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寿菊并非立冬节气本身的起源符号,但其生长特性与立冬前后的气候适配,使其成为这一节气期间的时令花卉,并衍生出相关的民俗应用。
一、万寿菊与立冬的“时令契合”
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,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,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虽逐渐下降,但地表仍留存一定热量,日照时间虽缩短但尚未极端寒冷。万寿菊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℃,立冬前后的温度条件(南方温暖、北方尚未严寒)恰好满足其生长需求,因此常在此时仍保持开花状态,成为立冬时节花坛、庭院中的常见点缀。
二、立冬前后的万寿菊风俗
1. 观赏与寓意:长寿的象征
万寿菊花语为“健康长寿”“甜蜜爱情”,其花朵大、花期长(从秋至冬),符合中国人对“福寿”的追求。立冬时节,人们常将万寿菊作为礼品馈赠长辈,或在家庭庭院中摆放,寓意“平安过冬”“健康长寿”。这种风俗源于万寿菊的生长特性——能在秋冬之际依然绽放,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。
2. 食补传统:药食两用的“菊花肴”
立冬是传统“进补”节气,万寿菊因具有食疗价值,成为这一时期的特色食材。其花瓣可晾干后裹面粉油炸,制成“油炸万寿菊”,口感酥脆,深受儿童喜爱;更常见的做法是 *** “万寿菊花肴”,如与猪肉、同炒,或与鱼肉、鸡肉同煮,形成“菊花肉片”。这种菜肴荤素搭配、补而不腻,具有治疗头晕目眩、风热上扰的功效。清代《养生随笔》中提到“菊花宴可以养肝血,悦颜色,清风眩,除热解渴明目”,进一步印证了万寿菊的食补价值。
三、补充:万寿菊的“越冬养护”(非风俗,但关联立冬后生存)
虽然立冬不是万寿菊的“节日”,但立冬后北方气温下降,人们需采取措施帮助其过冬:保持温度不低于5℃(南方可露地越冬,北方需移至室内);控制浇水(710天一次,避免积水烂根);保证光照(喜光,需放置在阳光充足处);暂停施肥(冬季生长缓慢,施肥易造成肥害)。这些养护 *** 延长了万寿菊的生长期,使其能在立冬后继续发挥作用。
综上,万寿菊与立冬的关联主要体现在时令适配性与民俗应用上,其观赏价值、食疗价值及象征意义,使其成为立冬时节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