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习俗

admin

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,因“九九相重”“九九与久久谐音”,寓意长久、长寿。常见别称有登高节、菊花节、重九、老年节等;2012年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。

二、全国通行的主要习俗

登高:金秋九月天高气爽,登高山、高塔以祈福健身、祓禳避灾,亦寓“步步登高”。

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习俗

赏菊、饮菊花酒:九月为“菊月”,菊花象征延年益寿,古俗以菊花酒为重阳“吉祥酒”。

佩茱萸:古人以茱萸“辟邪御寒”,或佩于臂、悬于门、插鬓发。

吃重阳糕:又称“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”,以米粉豆粉蒸制,常点小红纸旗、作九层、饰“双羊”,取“糕(高)”“九(久)”之吉意。

祭祖与敬老:重阳亦为传统祭祖时节,今与尊老敬老结合,成为家庭团聚、社会关怀的重要节点。

三、各地特色习俗举例

地区 | 习俗 | 要点

江西婺源篁岭 | 晒秋 | 秋收后于村落晒架陈列粮果蔬菜,形成层叠绚烂的“晒秋”景观

浙江桐庐 | 秋祭、吃重阳粽 | 九月九日祭祖,互赠“重阳粽”

山东昌邑北部 | 喝辣萝卜汤 | 民谚“喝了萝卜汤,全家不遭殃”

江苏南京、无锡 | 吃“骆驼蹄”、重阳糕、九品羹;插五色纸旗 | 庭中插彩旗,面点寓意吉庆

山西晋南 | 登高览胜 | 士子文人登高赋诗,留下“乾坤开胜概,我辈合登高”等名句

陕西陕北 | 夜间登山、插野菊花 | 夜间合家上山,归以野菊插于女儿发间,寓避邪祈福

四、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

节日主题由传统的辟邪、延寿,逐渐融入休闲娱乐、感恩敬老等现代价值。

1989年起我国将重阳定为“老人节”,倡导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;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体现其历史与文化价值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