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七月是什么月 农历七月是鬼月吗

admin

农历七月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秋季的之一个月份(孟秋),因季节与物候特征,拥有多个富有诗意的别称:

巧月:源于七夕乞巧习俗,女子在这一天向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,故得名。

瓜月:此时瓜果成熟(如西瓜、南瓜等),是秋季丰收的前奏,故称“瓜月”。

农历七月是什么月 农历七月是鬼月吗

兰月:部分品种的兰花(如建兰)在七月绽放,香气清幽,故得名。

孟秋/初秋/首秋/早秋:均表示秋季的初始阶段,强调季节转换的节点。

农历七月被称为“鬼月”的原因

农历七月被称为“鬼月”,本质是民间鬼神信仰与宗教文化融合的结果,核心围绕“鬼门开启”与“祭祀祖先”的传统:

民间俗信:鬼门定期开启:汉民族自古有“迎四时之气”的风俗,先秦时期就有秋季祭祀祖先的传统。民间认为,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,阎罗王会下令打开鬼门关,让终年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重返人间,享受人间血食、了却业债。七月被视为“鬼魂活跃”的月份。

道教中元节:地官赦罪与普渡:道教将七月十五定为“中元节”,认为这一天是地官清虚大帝的诞辰,地官会普渡孤魂野鬼,赦免其罪孽。道教宫观会举行“中元斋醮”(法会),为民众祈福、超度亡灵,进一步强化了“鬼月”的宗教氛围。

佛教盂兰盆节:孝亲与救度:佛教将七月十五称为“盂兰盆节”,源自《佛说盂兰盆经》中“目连救母”的故事。传说目连用神通看到母亲在饿鬼道受苦,便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,供养十方僧众,最终救母亲脱离苦海。佛教通过盂兰盆节倡导“孝亲”与“超度”,与民间“祭祖”习俗结合,加深了“鬼月”的文化内涵。

文化融合:世俗化的鬼节:唐宋时期,道教“中元”、佛教“盂兰盆”与民间“鬼月”俗信逐渐融合,七月十五成为“鬼节”(又称“七月半”)。民间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祖先、放河灯(为孤魂引路)、烧纸钱等活动,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畏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