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百丈怀海禅师每日上堂说法时,总有一位老人随众听法并随众散去。一日,老人却站着不肯离去,百丈禅师问:“立者何人?”老人答:“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。有学人问我‘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?’我说‘不落因果’,结果堕在野狐身,至今已五百余年。今请和尚代一转语,让我脱离此身。”百丈禅师说:“汝但问。”老人便问:“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?”百丈禅师答:“不昧因果。”老人闻言,豁然大悟,作礼告退,并说:“我已免脱野狐身,住在山后,乞师依亡僧礼烧送。”次日,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寻找,果然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。众僧按亡僧礼将其火化,老人终得解脱。
禅意解析:老人的错误在于将“因果”绝对化,认为“大修行人”可以超越因果规律(“不落因果”),实则陷入了“断灭空”的执着。百丈禅师以“不昧因果”纠正其偏执——“不昧”即不否定、不糊涂,承认因果的真实不虚,同时又不被因果束缚。禅的真谛并非否定因果,而是超越对因果的执着,在因缘和合中保持清醒,方能真正解脱。
公案二:黄庭坚“闻木樨香悟道”
北宋诗人黄庭坚(号山谷道人)曾跟随黄龙祖心禅师参禅,许久未能开悟,便请求禅师指点修行的快捷 *** 。祖心禅师问他:“孔子曾对弟子说‘二三子,以我为隐乎?吾无隐乎尔’(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),你平常是怎么理解的?”黄庭坚正要开口回答,祖心禅师立刻打断说:“不是!不是!”黄庭坚听后更加困惑。一日,黄庭坚陪侍祖心禅师在山间行走,看到岩边的一棵桂花正在盛开,清香四溢。祖心禅师问:“你闻到桂花香了吗?”黄庭坚回答:“闻到了。”祖心禅师微笑着说:“我也没有什么隐瞒你的。”黄庭坚一听,顿时恍然大悟,当即礼谢祖心禅师。
禅意解析:祖心禅师的问话“吾无隐乎尔”看似在谈“隐藏”,实则指向“当下”——真理就在眼前,从未隐瞒。黄庭坚执着于“理解”祖师的话,却忽略了眼前的桂花清香——这就是禅的“直指人心”。当他的注意力从“思考”转向“感受”时,便与当下的真实相遇,瞬间开悟。禅的核心不是“想明白”,而是“活在当下”,在每一个具体的感知中体悟生命的本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