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春分的具体时间为3月20日17时01分29秒(北京时间)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,春分当天太阳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几乎等长,这一时刻也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,标志着北半球正式进入仲春时节。
春分与立春的核心区别
1. 时间与节气顺序不同
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之一个节气,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2月4日或5日(如2025年立春为2月4日),标志着冬季结束、春季开始;春分是第四个节气,固定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(如2025年春分为3月20日),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。
2. 太阳位置与昼夜含义不同
立春时,太阳到达黄经315°,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(约南纬10°左右),北半球昼短夜长(如北京立春时昼长约10小时,夜长约14小时);春分时,太阳到达黄经0°(春分点),太阳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几乎等长(北半球昼长约12小时,夜长约12小时)。
3. 气候特征差异显著
立春处于“冬春交替”阶段,寒气未完全消退,气温仍较低(如北方多地平均气温仍在0℃以下,南方多地在510℃之间),万物开始酝酿萌芽;春分时,北半球气温显著回升(如华北、黄淮平原平均气温升至10℃以上,江南地区达1520℃),降水增多(江南进入“桃花汛”期),大地呈现“岸柳青青、莺长”的仲春景象。
4. 物候与农事活动不同
立春的三候为“东风解冻、蛰虫始振、鱼陟负冰”,反映的是冬季痕迹逐渐消失、生命开始苏醒的过程;春分的三候为“玄鸟至(燕子归来)、雷乃发声、始电”,标志着雷雨天气增多,越冬作物(如小麦、油菜)进入快速生长期,农谚“春分麦起身,一刻值千金”体现了此时农耕的关键性。
5. 节气意义不同
立春是春季的起点,象征着“万物闭藏”的冬季结束,是传统意义上“新年”的开始(如民间有迎春、祭春神等习俗);春分是春季的中点,兼具“昼夜平分”与“季节平分”的双重含义,不仅是农耕的重要节点(如华北地区开始播种棉花、水稻育秧),也是许多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节日(如伊朗、土耳其等国的新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