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芒种节气(6月5日6月20日)期间,喜神方位因日期不同略有变化,主要可参考以下日期的黄历记录:
6月5日(芒种当日):喜神方位为东南方;
6月6日6月8日:喜神方位均为东北方。
传统习俗中,喜神方位是民间择吉的重要参考,如婚礼、搬家等活动可结合当日喜神方位调整,以祈求吉祥顺遂。
芒种的含义
名称由来
“芒种”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(夏季第三个节气),名称源于作物特征——“芒”指有芒的谷物(如稻、黍、稷等),“种”包含两层含义:一是种子的“种”(指有芒作物的种子),二是播种的“种”(指应时而种的农事活动)。其核心含义是“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,过此即失效”,民谚“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”正是这一规律的。
农事意义
芒种是典型的农忙节气,体现了“春种秋收”的农耕节奏:
南方地区:此时进入插秧旺季,需抓紧时间将水稻秧苗移栽至水田,以利用后续的充沛雨水促进生长;
北方地区:主要是收麦时节,小麦等有芒作物已成熟,需及时收割,避免因天气变化(如降雨、高温)导致减产。
气候特点
芒种期间,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升高(南方多地进入35℃以上的高温期),雨量充沛(江南地区进入梅雨季节,持续阴雨),空气湿度大,呈现“高温高湿”的闷热特征,需注意防范洪涝、病虫害等问题。
物候现象
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:
1. 一候螳螂生:螳螂卵因气温升高破壳,小螳螂开始活动;
2. 二候鵙(jú)始鸣: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,标志着仲夏时节的到来;
3. 三候反舌无声:反舌鸟(又称“百舌鸟”)因感应到阴气,逐渐停止鸣叫。
传统习俗
送花神:芒种已近五月,百花开始凋零,民间举行祭祀花神仪式,饯送花神归位,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,盼望来年再次相会(如《红楼梦》中“黛玉葬花”情节便与此相关);
安苗:皖南等地的农事习俗,种完水稻后,用新麦面蒸发包(捏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形状),染上蔬菜汁颜色,作为供品祭祀,祈求五谷丰登、村民平安;
煮青梅:南方五六月是梅子成熟季节,将青梅煮熟后制成青梅酒或糖渍青梅,酸甜可口,具有清热解暑、消除疲劳的功效(如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的典故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