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民间传统,人死后的之一年中元节(农历七月十五)需要烧纸。这一习俗源于“事死如事生”的传统观念,认为逝者在阴间需要钱财维持生活;中元节是阴曹地府“开门”的日子,逝者的灵魂会返回阳间领取家人送去的供养,烧纸是对逝者的缅怀与供养,也是尽孝的重要方式。
中元节烧纸的具体流程与讲究
1. 时间选择
一般宜在中元节当天太阳落山后的傍晚进行(约19:30开始),最迟不超过午夜12点;部分地区认为农历七月十四烧纸更合适(因担心七月十五当天阴间“道路拥挤”,逝者收不到纸钱)。
2. 地点选择
优先选择:逝者的坟头(更符合“直接供养”的传统,能让逝者之一时间收到纸钱);
替代地点:若无法前往坟地,可选择十字路口、河边、土地庙或城隍庙门口(这些地方被认为是“阴阳交界处”,纸钱能顺利传递到阴间)。
3. 纸钱准备
材质选择:优先购买传统黄草纸(或金元宝、冥币),避免选择印刷粗糙、面额巨大的成摞纸钱(如“亿元冥币”),这类纸钱被认为“不实在”,逝者难以使用;
增强“价值”的 *** :可将一张真百元作为模板,在黄草纸上从右至左、从上至下依次按压,使纸钱带有“真钱”的印记,象征“有价值”。
4. 烧纸步骤
画圈与开口:在烧纸地点用树枝或石头画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圈,西北角留一个缺口(方便逝者的“亲人”或“朋友”进入拿钱,避免“外人”抢夺);
书写信息(可选):若前往坟头,可在黄纸上写上逝者的姓名、住址(如“xx省xx市xx县xx村xxx收”)及“收”字,确保纸钱“定向传递”;
施舍孤魂:点燃两张烧纸扔出圈外,以示对无主孤魂野鬼的施舍(避免孤魂抢夺逝者的纸钱);
点燃主纸:将写有逝者信息的黄纸先点燃,再烧其他纸钱;烧纸时用防风打火机(避免风大吹灭),并用硬木棍拨动未烧尽的纸钱(确保完全燃烧);
念叨告知:烧纸时可轻声念叨“XXX(逝者称呼),我给你送钱/花来了”,让逝者知晓“钱已送达”。
5. 行为禁忌
态度庄重:烧纸时避免嬉笑打闹、争吵,保持敬畏之心(认为嬉笑是对逝者的不尊重);
不回头、不说话:烧完纸离开时,不要回头看,也不要与他人交谈(民间认为回头会“引魂”,导致阴阳交错,对自身不利);
清理现场:烧完纸后,将棍子扔掉(不要带回家),避免将“阴气”带回;若在十字路口烧纸,离开时可拍打衣物,拂去“阴性气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