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

admin

2025年冬季气候趋势:整体偏暖,阶段性波动显著

一、核心趋势: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偏暖

综合国家气候中心、地方气象部门及国际机构(如NOAA)的预测,2025年冬季(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)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.51.0℃,暖冬概率较高。其主要驱动因素包括:厄尔尼诺现象(20232024年)的持续影响,导致全球及我国气温偏高;副热带高压偏强且向北扩展,抑制冷空气南下,使得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;西伯利亚地区今冬气温大幅偏高,冷空气生成和积累不足,难以形成强势寒潮。

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

二、区域差异:北方部分地区阶段性偏冷

尽管整体偏暖,但受拉尼娜现象(2025年秋季可能发展为弱拉尼娜事件)、北极海冰减少等因素影响,北方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:

华北、东北地区:初冬(1112月)可能偏暖,但12月(隆冬)受极涡活动影响,黑龙江、内蒙古东部等地可能出现30℃以下的极端低温,呈现“前冬暖、后冬冷”的特征;

新疆南部、西南地区东部:受阶段性冷空气影响,1月上旬至中旬可能出现气温偏低的情况,但整体仍属暖冬范畴。

三、关键影响因素:多圈层相互作用

1. 厄尔尼诺/拉尼娜现象:厄尔尼诺现象(海水异常升温)通常导致我国冬季偏暖,而拉尼娜现象(海水异常降温)则可能增加偏冷概率。2025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呈中性偏冷,秋季可能发展为弱拉尼娜事件,但其对全球变暖的“减缓”作用有限,难以改变整体偏暖趋势;

2. 北极海冰与极涡动态:2025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较19812010年平均减少10%以上,削弱了极地冷空气的“约束力”,增加了冬季寒潮爆发的风险,但不会改变整体偏暖格局;

3. 全球变暖背景:过去八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八年,全球变暖导致冬季气温基数升高,即使出现短期寒潮,也难以改变整体偏暖的特征。

四、应对建议:关注阶段性极端天气

尽管整体偏暖,但仍需警惕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带来的影响:

农业生产:北方冬麦区需防范“暖秋冷冬”导致的旺长和冻害,采用镇压保墒措施;南方柑橘产区需提前准备防寒布,应对可能的冻雨天气;

能源保障:若拉尼娜事件确认,12月后天然气、电力需求可能激增,需加强储气调峰能力建设;

公众健康: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群体需关注“断崖式降温”预警,室内供暖不足地区可提前备好保暖设备。

需要说明的是,气候预测存在不确定性,最终冬季冷暖需以国家气候中心11月发布的正式预测为准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