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门节和关门节的由来

admin

关门节,傣语称“毫瓦萨”(意为“进入传授佛法的时期”),是傣族、布朗族、德昂族、佤族等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民族的传统宗教节日,每年傣历9月15日(农历六月中旬)开始,历时3个月。其起源主要有两个核心脉络:

一是宗教渊源:源于古代印度佛教“雨季安居”的传统。11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德宏傣族地区后,结合当地农耕生产节奏逐渐形成特色节日。二是传说故事:相传每年傣历9月,佛祖前往西天为其母讲经,需3个月方能返回。期间,部分佛徒外出传教时踏坏百姓庄稼,引发民众不满。佛祖得知后,规定此后佛徒在此期间须集中寺中,不得外出,通过静守诵经、忏悔过错来弥补过失,由此形成“关门节”的习俗。

二、开门节的由来

开门节和关门节的由来

开门节,傣语称“翁瓦萨”(意为“走出传授佛法的时期”),是关门节结束后的标志性节日,每年傣历12月15日(农历九月中旬)举行。其由来与关门节直接关联,核心是结束安居戒斋状态:

关门节期间,信众需遵守严格的戒规(如禁止婚嫁、建房、远行,青年约束行为,僧侣净居寺中)。当3个月安居期满,即傣历12月15日,信众通过举行隆重佛事活动(如浴佛、赕佛、拜塔)解除戒规,标志着雨季结束、农忙完成,世俗生活恢复正常。青年可恢复婚恋自由,村寨恢复往日的热闹,因此开门节也象征着“重生”与“希望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