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什么时候过小年?

admin

广州作为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,过小年的时间与南方大部分地区一致,传统上以农历腊月二十四为“小年”(又称“谢灶日”“祭灶节”),标志着春节筹备正式进入“入年关”阶段。民间也有“官三民四疍五”的说法(即官宦人家腊月二十三谢灶,平民百姓腊月二十四,水上居民腊月二十五),但如今多数广州家庭遵循“廿四谢灶”的传统。

小年的核心习俗:谢灶仪式

谢灶是小年最重要的仪式,源于民间对灶王爷的信仰——传说灶王爷会在小年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各家善恶,因此人们通过祭灶祈求其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谢灶的贡品颇有讲究,通常包括:一碗米(寓意“五谷丰登”)、两片糖(用麦芽糖制成,希望灶王爷“嘴甜”多说好话)、一封利市(红包,象征吉利)、一碗清水(象征“清白”)、一块烧猪肉(代表“富足”),以及甘蔗、桔子(甘蔗寓意“节节高”,桔子象征“大吉大利”)、纸钱(用于“贿赂”灶王爷)等。部分家庭还会准备麦芽糖,让灶王爷“吃了甜言蜜语”。

广州什么时候过小年?

小年后的“忙年”节奏

谢灶之后,广州人便开始一系列“忙年”活动,遵循“廿四开炸、廿五蒸糕、廿六扫尾、廿七洗嘢(清洗物品)、廿八包粽、廿九贴春联、卅团年”的传统流程:

廿四开炸: *** 油角、煎堆、蛋散等油炸食品,寓意“煎堆碌碌,金银满屋”“年晚煎堆,人有我有”;

廿五蒸糕:蒸制年糕、萝卜糕、马蹄糕等,取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象征“新春步步高”;

廿六扫尾/廿八洗邋遢:进行年前大扫除,清除旧岁晦气,迎接新年好运(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“扫尘”即“除旧布新”);

廿九贴春联:张贴挥春(春联),更换门神,营造喜庆的节日氛围。

这些习俗不仅是广州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承载着“辞旧迎新、迎祥纳福”的美好期盼,让年味在忙碌中愈发浓郁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