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(农历正月初一)的前一天,民间习惯称为除夕,部分地区也俗称“大年三十”(若农历十二月为小月,则为“大年二十九”)。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,承载着“辞旧迎新”的核心意义,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节点之一。
春节前一天(除夕)的主要习俗
1. 全面大扫除:腊月下旬起,家家户户会进行彻底的清洁,包括擦拭家具、清扫地面、整理杂物,甚至拆洗被褥窗帘,将室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,寓意“扫去旧岁的晦气与不如意”,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。
2. 购置年货与装饰:提前采购春节所需的食品(如腊肉、香肠、新鲜蔬果)、饮料、零食,以及春联、福字、灯笼、中国结等装饰品。春联多由家人共同张贴,福字常倒贴(取“福到”谐音),营造出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。
3. 准备年夜饭:除夕当天,全家动手准备丰盛的年夜饭,菜品多有吉祥寓意——鱼(“年年有余”)、饺子(“更岁交子”)、四喜丸子(“团圆美满”)、年糕(“年年高升”)等。部分地区会在除夕上午完成部分菜肴的 *** ,确保年夜饭准时开餐。
4. 张贴春联与福字:一般在除夕上午10点至中午12点之间,将春联、福字贴于大门、窗户、家具等处。春联的内容多为对仗工整的吉祥话(如“天增岁月人增寿,春满乾坤福满门”),福字则强调“倒贴”的趣味,寄托对新年的美好期盼。
5. 守岁与跨年:除夕夜,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、聊天、看电视(如春晚),通宵不眠,称为“守岁”。零点时分,燃放鞭炮、烟花,迎接新年的钟声敲响,寓意“驱邪避凶、迎接新岁”。部分地区会在守岁时给小孩发放压岁钱(用红包包裹),祈求孩子“压祟平安”。
6. 敬拜祖先:有些地方会在除夕傍晚或夜间,带上祭品(如水果、糕点、酒)前往祠堂或家中祖先牌位前,举行祭祀仪式。通过上香、叩拜,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,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、万事如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