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立冬是公历11月7日(星期五),农历二零二五年九月十八,太阳到达黄经225°时交节。
立冬的传统风俗
1. 祭祀与卜岁
立冬在古代是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部分地区保留着祭祖、饮宴、卜岁的习俗。人们以时令佳品(如酒肉、水果)祭祀祖先,感恩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卜岁则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(如立冬当天的天气、动植物活动)预测冬季气候和来年收成。
2. 吃饺子
北方地区立冬必有吃饺子的习俗,源于“交子之时”的说法——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,饺子形似耳朵,民间认为吃了饺子能御寒保暖,预防冬天耳朵受冻。饺子也是家庭团聚的象征,寓意“团圆”。
3. 补冬(食补)
民间有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的谚语,立冬是冬季进补的关键节点。人们通过食用高热量食物(如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甘蔗、糯米等)补充能量,抵御寒冷。例如,北方多吃羊肉汤,南方有“立冬食蔗齿不痛”的说法,潮汕地区则吃炒香饭。
4. 修农具与备冬
立冬后农事活动逐渐减少,北方农家会修缮农具(如锄头、镰刀)、检查牲畜圈舍,为来年春耕做准备;南方则抓紧时间深耕土壤、积肥(如收集枯枝落叶 *** 堆肥),为冬小麦、油菜等越冬作物提供养分。
5. 地域特色食俗
南京:立冬吃生葱,谚语“一日半根葱,入冬腿带风”,认为生葱能驱寒祛湿,增强抵抗力;
福建、潮汕:吃甘蔗,寓意“立冬食蔗齿不痛”,甘蔗富含糖分和维生素,能滋养身体;
台湾:立冬当天,街头“羊肉炉”“姜母鸭”等冬令进补餐厅生意火爆,家庭也会炖麻油鸡、四物鸡补充元气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