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免在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、地面塌陷、地裂隙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选址。山区需远离圈椅状地形(古老滑坡区)、“大肚子”凸起地形(滑坡稳定性差);沟谷口、行洪区易受泥石流威胁;陡坡、孤立山嘴、凹形陡坡(坡度>45度)易引发崩塌。这些区域地基稳定性差,建房后易导致房屋倾斜、开裂甚至倒塌。
2. 软弱地基未处理
淤泥、膨胀土、湿陷性黄土、填坑(如旧河道、老水塘)、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承载力低,易发生不均匀沉降。需通过换填法(用灰土、砂石、三合土等替换软弱土层)并分层夯实,必要时设置地圈梁,增强房屋整体稳定性,防止墙体开裂、门窗变形。
3. 选址违背风水与习俗禁忌
传统风水认为,石板之上(地下有大石板)、填坑之处(填土未充分压实)、坟址旧地(百米内)、大烧之处(曾发生大火)、打谷场院(常年碾压生气破)、学校旧地(吸收文昌灵气)等区域建房易影响居住运势,如性情暴戾、不易发家、邪事频发。虽无科学依据,但需尊重当地习俗,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。
4. 基础埋深不足
基础埋深需满足“不小于当地冻土层厚度+50cm”的要求(冻土地区需更深),且不应小于50cm。基础埋深不足会导致房屋受冻胀、雨水浸泡影响,地基土易松动,引发房屋不均匀沉降。基坑开挖后需及时验槽(检查地基承载力),合格后立即施工基础,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。
5. 地基形状与周边环境不当
地基形状应方正规整,避免奇形怪状(如三角形、多边形),否则易导致房屋受力不均,影响结构稳定性。周边避免有大树(遮挡阳光、阳气进入,影响室内环境)、高大建筑物(阻挡通风、采光,易积水)、高压线(电磁辐射影响健康,存在安全隐患)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