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公风水入门基础知识

admin

杨公风水以“峦头形势为体,理气派理论为用”为核心,强调“龙、砂、水、向、穴”五大要素的有机结合,追求“内乘生气、外接堂气”的阴阳平衡。其理论根源可追溯至晋代郭璞“乘生气”的堪舆精髓,经杨筠松(唐末国师)及其弟子完善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水体系。

二、核心概念解析

1. 龙:指山脉的走势与气势,分为“干龙”(主干山脉,如昆仑山)、“支龙”(分支山脉,如江南丘陵)。龙的质量以“起伏、剥换、开帐、过峡”为判断标准——起伏有致(如波浪状)、能剥换粗陋山体为秀丽山峰(如贪狼星体)、开帐(山脉展开如帐幕)、过峡(山脉中间狭窄过渡)者为吉龙,反之则为凶龙。

杨公风水入门基础知识

2. 穴:指山脉生气凝聚的结穴之地,是阴宅(墓地)或阳宅(房屋)的核心位置。穴的形态需符合“窝、钳、乳、突”四种标准——窝穴(如鸟窝,四周高中间低)、钳穴(如钳子,左右两侧山体环抱)、乳穴(如,前方突出)、突穴(如小土包,顶部 *** ),且周围需有“蝉翼砂”(薄山体护穴)、“虾须水”(小水流环绕)守护。

3. 砂:指穴周围的山体,分为“护砂”(远处环绕的山脉,如青龙砂、白虎砂)、“案砂”(近处遮挡的山体,如案山)、“朝砂”(远方对峙的山体,如朝山)。砂的要求以“尖、秀、圆、润”为吉(如文笔峰象征文昌),忌“粗、顽、尖、射”(如尖山直对穴场象征煞气)。

4. 水:指穴周围的流水,包括“来水”(流向穴场的河流)、“去水”(从穴场流出的河流)、“明堂水”(穴前聚水的平地)。水的好坏以“弯环抱穴、清澈悠扬、悠扬不息”为吉(如玉带水象征富贵),忌“直冲穴场、浑浊发臭、反弓背穴”(如反弓水象征财帛流失)。

5. 向:指建筑的坐向(如坐北朝南),需结合“龙脉生气”“水流方向”“周边砂体”综合判断。杨公风水强调“龙水向三合”——龙脉的生气方向、水流的来去方向、建筑的坐向需三者一致(如龙脉从北方来,水流向南方,建筑需坐北朝南),以实现“生气汇聚”的效果。

三、关键实践步骤

杨公风水的实践流程可概括为“寻龙→点穴→察砂→观水→立向”五大环节:

1. 寻龙: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势、起伏、剥换,寻找“真龙”(生气凝聚的山脉)。需注意“龙脉的连续性”(如山脉无断裂)、“剥换的合理性”(如从粗山变为细山)。

2. 点穴:在龙脉生气凝聚的地方确定穴的位置。需结合“穴的形态”“周围砂水”判断,如“窝穴”需找“窝中有乳”(底部有微微突出的部分)、“钳穴”需找“钳中有窝”(两侧山体中间有凹陷)。

3. 察砂:分析穴周围山体的形态与位置,判断其是否能起到“护穴、聚气”的作用。需注意“青龙砂”(左侧山体)需高于“白虎砂”(右侧山体)(符合“左青龙右白虎”的格局),且“砂体”无尖锐、破碎之象。

4. 观水:考察穴周围水流的方向、形态、水质。需注意“来水”需从“生旺方”来(如乾方、坎方),“去水”需向“衰死方”去(如巽方、离方),“明堂水”需聚集成潭(象征财源汇聚)。

5. 立向:根据“龙、砂、水”的情况确定建筑的坐向。需遵循“七十二龙挨星法”(将罗盘二十四山细化为七十二向),选择“旺山旺向”(坐山在生气方,朝向在水旺方)或“双旺会向”(坐山与朝向均在生气方)的坐向,以实现“生气更大化”。

四、入门必学经典著作

学习杨公风水需研读以下核心经典,这些著作均为杨筠松及其弟子所著,涵盖了理论基础与实践 *** :

《疑龙经》:系统讲解“寻龙”的技巧,包括“龙脉的识别、剥换、结穴”等内容,是入门杨公风水的必读书籍。

《撼龙经》:详细阐述“九星峰”(贪狼、巨门、武曲等)的形态与吉凶,以及“点穴”的 *** ,是学习“穴法”的关键典籍。

《青囊奥语》:介绍“风水布局”的基本原则,如“山上龙神不下水,水里龙神不上山”(山体需有生气,水流需有活力),是理解杨公风水“阴阳配合”的重要文献。

《天玉经》:讲解“理气派”理论,包括“三元九运”“挨星法”(星气的旺衰变化),是学习“理气配合”的核心著作。

《葬法十二杖》:详细介绍“点穴”的具体手法,如“顺杖”(顺着山势点穴)、“逆杖”(逆着山势点穴)等,是实践点穴的重要参考。

五、基础入门注意事项

1. 阴阳平衡:杨公风水强调“孤阳不长,孤阴不生”,无论是阴宅还是阳宅,都需避免“纯阳”(如全是硬山、直路)或“纯阴”(如全是软山、曲路)的格局,需阴阳结合(如硬山与软山搭配、直路与曲路结合)。

2. 因地制宜:需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(如山地、平洋)调整风水布局——山地需“靠山稳固”,平洋需“水绕环绕”(如江南水乡的阳宅需靠近河流,但避免被水直冲)。

3. 师承与实践:杨公风水强调“师承口授”,许多核心理论(如“七十二龙挨星法”)需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才能掌握。初学者需多跟随师傅实践,积累经验,避免“纸上谈兵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