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贴秋膘,储备能量:立秋后天气转凉,人体经过夏季“苦夏”(食欲不振、身体消瘦),需要补充营养以抵御即将到来的秋冬寒冷。“贴秋膘”是立秋的重要习俗,饺子作为高蛋白、营养均衡的食物(尤其是肉馅饺子),成为“以肉贴膘”的典型选择,寓意着为身体储存能量,养精蓄锐。
2. 祈求丰收与感恩:立秋是秋季的开始,农作物逐渐成熟,饺子形似“元宝”,象征着财富与收获。民间通过吃饺子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,期盼来年五谷丰登、粮食满仓,这一习俗承载着农耕文化中对丰收的向往。
3. 家庭团圆与情感传承:饺子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食,立秋时节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、吃饺子,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。这一过程不仅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,还能将“立秋吃饺子”的传统习俗代代传承,延续家族文化。
4. 新旧交替的仪式感:立秋标志着夏季与秋季的交替,饺子的 *** 过程(从擀皮、包馅到煮熟)象征着一个完整的生活循环。吃饺子寓意着告别炎热的夏天,迎接凉爽的秋天,开启新的生活篇章,蕴含着对新季节的美好期许。
二、立秋饮食养生注意事项
1. 润燥养肺,顺应秋乏:立秋后气候由湿热转为燥热,“秋燥”易伤肺,饮食宜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,如银耳、百合、山药、莲子、蜂蜜、梨等。这些食物能缓解口干、鼻干、皮肤干燥等症状,同时符合秋季“收敛”的特点。应减少辛辣、烧烤等燥热食物的摄入,避免加重秋燥。
2. 健脾祛湿,调理脾胃:夏季贪凉(如吃冷饮、吹空调)易伤脾,立秋后需调理脾胃功能。可多吃山药、南瓜、小米、茯苓、芡实、薏米等健脾祛湿的食物(湿热重者需炒制薏米以减少寒性)。避免生冷食物(如冰饮、刺身),防止腹泻、腹痛等脾胃不适。
3. 少辛增酸,收敛肺气:秋季五行属金,对应五脏中的肺,酸味食物(如山楂、葡萄、柠檬、猕猴桃、苹果)能收敛肺气、生津润燥;辛味食物(如葱、姜、蒜、辣椒)具有发散作用,易耗气伤阴。应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,增加酸味食物,以适应秋季“收敛”的特性。
4. 饮食有度,避免过度进补:立秋“贴秋膘”需循序渐进,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油腻食物(如红烧肉、烤羊腿),尤其湿热体质者应先调理脾胃再进补。过量进补可能导致消化不良、肥胖等问题,应根据自身体质调整饮食,以“平和”为要。
5. 忌贪凉,保护脾胃阳气:虽立秋后气温渐凉,但“秋老虎”仍可能出现,部分人仍贪食生冷食物。但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脾胃功能下降,应逐渐减少冰镇饮料、生冷瓜果的摄入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及脾胃虚弱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