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时节蔬菜生产管理

admin

光温特点与总体策略:进入秋分后,我国大部地区天气转凉、光照充足、昼夜温差加大,进入蔬菜生产管理的关键期;同时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要随气温回落及时调整棚室管理与水肥节奏。

设施越冬茬定植窗口: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、茄子、辣椒、黄瓜等喜温作物进入定植适期;要求棚室保温性能良好,外界更低15℃时棚内更低≥10℃。定植前15天完成整地施肥与消毒,选晴天下午定植,密度因品种而异(如番茄“金棚11号”约3000株/亩,行距70–75 cm、株距30–35 cm)。

露地越冬根茬菜:菠菜、小葱在9月下旬播种为宜,遵循“秋分早、寒露迟”原则,播前施足有机肥,精细整地,保证出苗整齐与安全越冬。

秋分时节蔬菜生产管理

快熟菜补位:温室、大棚与露地可分期播种油菜、茼蒿、生菜、菠菜、香菜、芹菜、樱桃萝卜等,约30–50天即可采收上市,填补供应空档。

二、设施蔬菜管理要点

温光管理:随外界降温逐步从“防高温”转向“保温”。瓜果类喜温作物白天保持25–28℃、夜间13–18℃;喜温类(番茄等)在资源允许时白天23–28℃、夜间15–18℃;通过白天高温时段大放风、夜间晚关风口或半开风口,既控湿又稳温。

湿度与通风:番茄、茄子宜相对湿度45%–50%;甜椒、黄瓜、叶菜类偏湿环境更利生长,需结合放风与浇水调控。遇连阴雨或强降温时,优先保证通风降湿与温度稳定。

浇水追肥:坚持“少量多次、水肥一体”。温室秋冬茬首层果坐住后开始浇水追肥;采收期大棚果菜每7–10天灌溉追肥1次,每次每亩滴灌施用全营养水溶肥约5–8 kg,或有机液肥约10 kg/亩;必要时配合叶面追肥,约7天/次。

植株与花果管理:及时吊蔓、整枝打杈、疏除老叶病叶及畸形果;番茄、茄子可采用熊蜂辅助授粉或震荡授粉器;对9月20日后坐的番茄果,因难以正常转色成熟,应及早疏除,减轻植株负担。

病虫害绿色防控:重点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、晚疫病,黄瓜霜霉病,以及白粉虱、红蜘蛛、茶黄螨等。通过选用流滴消雾膜、上下风口加装50–60目防虫网、黄蓝板诱杀、及时清理病残体与轮作等措施,减少化学投入并提高防效。

三、露地蔬菜管理要点

大白菜:进入包心初期(早播贩白菜单棵进入包心中期),一般每7–10天浇1次水,每次随水追施含氮磷钾的三元液体肥约10–15 kg/亩;采收前20天停止追肥;每隔7天左右叶面喷施海藻酸/腐殖酸等功能性肥,促长提质;同步防治霜霉、软腐、黑斑及蚜虫、菜青虫。

萝卜、胡萝卜:正值肉质根膨大期,保持土壤水分均匀供应,忌忽干忽涝;底肥偏少的地块,可每亩随水冲施含氮磷钾的有机液体肥约8–10 kg;注意防治霜霉、黑腐、病毒及蚜虫、菜青虫。

大葱:进入农历八月可分期采收,“八月葱九月空”,过晚影响商品性;未到采收期的地块适时浇水并防治蓟马。

快熟菜:9月中下旬露地分期播种油菜、茼蒿、生菜、菠菜、香菜、芹菜、樱桃萝卜等,约30–50天采收;菠菜、茼蒿、茴香、樱桃萝卜宜直播,油菜、芹菜、生菜宜育苗移栽。

越冬根茬菜:菠菜、小葱在9月下旬播种,播前施足有机肥,精细整地,保持墒情,利于安全越冬与来年早发。

四、水肥与植保一体化方案

滴灌配方示例:

日光温室秋冬茬瓜果类(首层果坐住后):每亩每次滴灌全营养水溶肥约10 kg,或高钾配方(如16–8–34)5–8 kg/亩,间隔7–10天。

日光温室越冬茬定植后缓苗:缓苗前控水蹲苗10–15天,促根下扎;幼果坐住开始膨大时转入正常追肥。

露地大白菜:每7–10天随水追施三元液体肥约10–15 kg/亩;采收前20天停追。

露地萝卜/胡萝卜:底肥不足时,每亩随水冲施含氮磷钾有机液体肥约8–10 kg。

叶面追肥:生长中后期每7天左右叶面喷施海藻酸/腐殖酸/雷力2000等功能性肥,快速补充营养、缓解逆境。

病虫害“以防为主”:

农艺与物理:清洁田园、轮作换茬,覆盖地膜降湿,风口加50–60目防虫网,黄蓝板诱杀,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短残效期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。

生物与生态:推广熊蜂授粉,在设施内示范应用丽蚜小蜂等天敌与生物农药,减少化学农药依赖。

五、灾害性天气与采收上市

防灾要点:

台风与强对流:提前加固棚架、压紧压膜绳,密闭通风口,清沟理墒,雨后及时排涝,灾后抢排积水、补施肥料、扶正倒伏植株。

大风与降雪:外保温覆盖物与棚膜要加固压牢,及时清除积雪,必要时增设临时立柱,防前屋面垮塌。

连续低温寡照:减少浇水、适度保温;白天择散射光时段短时揭苫见光;久阴骤晴时隔一条揭一条保温被/草苫,逐步加大见光面积,防萎蔫;必要时采用植物生长灯等补光,或短时应急补温。

采收与保鲜:坚持“轻拿轻放、按级分类”,既提高商品率又防坠秧影响后续结果;大白菜采收前20天停追肥,利于贮运;大葱按市场需求适时采收,保证商品性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