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婚第三天在传统婚俗中被称为“三朝回门日”,是中国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婚姻礼仪中的重要环节,核心意义是新婚夫妇首次以“夫妻”身份共同回女方娘家省亲,完成从“仪式婚姻”到“情感融合”的过渡。
1. 核心含义:“三朝”与“回门”的组合
“三朝”指婚礼结束后的第三天(部分地方从结婚当天算起,如2号结婚则4号回门;也有从婚后第二天算起,如2号结婚则5号回门,均强调“间隔三天”的传统);“回门”又称“归宁”“回娘家”,是新娘婚后首次返回原生家庭的仪式。二者结合,形成了“三朝回门”的固定说法。
2. 主要习俗:仪式感与情感传递
携礼回门:新婚夫妇需携带双数礼品(如烟酒、点心、水果、茶叶等),寓意“成双成对”“夫妻恩爱”。礼品需兼顾实用性与心意,通常由新人共同挑选。
改口仪式:新人到女方家后,新郎需正式改口称呼岳父岳母为“爸爸”“妈妈”,女方父母则会为女婿准备红包(金额多为吉利数字,如666元、888元),象征对女婿的认可。
回门宴:女方家会设宴款待新人及亲友,宴席上女婿需坐在“上座”,由女方尊长陪饮。部分地区有“搅面礼”环节:岳父端上一碗加荷包蛋的面条,女婿需先搅拌(象征“搅拌”出夫妻和睦),岳父则反复劝吃并递增红包,直至女婿接受,增添喜庆氛围。
娘家关怀:女方父母会借此机会询问女儿在婆家的生活情况(如饮食、住宿是否习惯),嘱托女婿“好好照顾媳妇”;同时也会给新娘“添妆”(如添置衣物、饰品),表达对女儿的疼惜。
3. 意义:传统与情感的双重延续
不忘根本:提醒新娘“嫁出去仍是娘家的人”,即使组建新家庭,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。
联络亲情:新郎通过回门正式融入女方家庭,与女方亲友建立联系,促进两个家庭的融合。
祝福新人:女方家人通过回门宴表达对新人的祝福,希望他们“恩恩爱爱、白头偕老”。
随着时代发展,“三朝回门”的形式逐渐简化(如当日返回、减少礼品数量),但核心的情感内核(感恩、融合、祝福)始终未变,仍是许多家庭重视的传统仪式。